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归梦     
  相似文献   
2.
打硪号子     
<正>硪,大集体年代,是夯实水库大堤的专用工具,形状像小水磨,称之为石硪。打石硪时,必须唱打硪号子。如今,小小石硪永远封存在历史的底片里,悠扬的石硪号子只能铭刻在美好的回忆中。在那大兴水利的时代,打硪号子可真多呀!打硪人一天唱到晚,要唱几个月,到底唱多少打硪号子,数也数不清。其内容大致分为三大类:叙事、抒情、民间小调,其歌词都是以激励劳动热情,鼓舞民工干劲为主题,颂英雄、唱农事、鼓干劲……  相似文献   
3.
胡迟 《江淮文史》2014,(4):159-168
正我们在萧县采录的,更准确的说,应是花腔渔鼓。是渔鼓道情这个大类里的小分支。渔鼓道情是一种和大鼓书相似的传统曲艺,盛行于清末并流传于民间,有着100多年历史。民间叫"梆梆筒子",其形式是用三尺三寸长的竹筒,蒙上猪护心皮,配上木筒板拍打发出响音说唱。表演者一人边演唱边伴奏,右手拍击渔鼓,左手敲击竹板作为伴奏。  相似文献   
4.
徐兆格 《古今谈》2005,(3):63-64
平阳和调(后称“和剧”)源自平阳民间马灯戏。据《温州文化艺术史料汇编》记载:和调始于明中后期,平阳人林椿,又名“阿桃”,是他首先组班,名为“和合班”,以村坊马灯调、民间小调及时调为主要曲调,演员大多来自马灯班。以后吸收高腔、昆曲、乱弹曲调来丰富自己曲牌,不断完善自己,形成富有浓厚平阳乡土气息的地方剧种。降至清光绪初年,平阳新陡门村开设和调戏馆,弃高腔、昆腔,习皮簧。请徽州艺人徐小山、马四川执教,学来部分徽班剧目和唱腔并吸收部分乱弹,逐步形成以徽调为主,兼唱乱弹、时调、滩簧等的多声腔剧种。这一时期和调班社大兴,  相似文献   
5.
彩调作为广西著名的民间戏剧,里面有着众多的方言俗语及民间小调,这些方言俗语和民间小调构成了彩调浓郁的地方特色,让它在广西这一方土地上具有了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世界》2011,(7):192-192
用保宁美容泥浆让皮肤光彩照人,让长丞柱把烦恼带走,拨动伽椰琴弦弹一曲民间小调,玩一把传统掷栖游戏……体验丰富多彩的韩国故事,就在此时此刻,动动鼠标,感触韩国吧!  相似文献   
7.
于海鲲 《神州》2013,(3):210-210
阿连斯基,俄罗斯著名钢琴家、作曲家和指挥家。钢琴曲《d小调钢琴三重奏》是其著名的代表作品。本文主要通过其个人生平和创作情况的简述,以及对该作品的整体结构和部分乐章特征的解读,向人们展示以这部钢琴曲为代表的欧洲室内乐作品的艺术价值。《d小调钢琴三重奏》在当时的俄罗斯被人们广泛喜爱并演奏,成为普及的曲目之一,时至今日,该曲也经常在音乐会中响起,成为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8.
许瑾 《丝绸之路》2013,(20):45-47
小调具有重要的现代意义,它所反映的集体式生产方式保留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合理因素,为解决后现代文化危机打通了一条通道。嘉峪关民间小调的表演艺术具有委婉、明快、野艳、爽朗、粗犷等鲜明特色,这和河西人民的风俗习惯、生活性格以及流行于这个地区的民间音乐舞蹈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9.
拉网小调     
<正>生活是平常的、自然的,似小河流水般不着痕迹,但有时平常、自然、朴素、沉静就是美。艺术家要从这些平凡的生活中抓住跳动的诗意或发掘蕴藏其间的诗意,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绕过人们惯常的视线。而本期的佳作赏析,我们也绕过了皑皑的冬雪,带你去欣赏一首春天的小调。生活即艺术。想必拍摄者张冬青也是有着这样的感悟  相似文献   
10.
卜文涛 《丝绸之路》2013,(6):138-139
莫扎特的《d小调钢琴协奏曲》被许多钢琴家和指挥家搬上舞台,众多的版本给予听众不同的感受,笔者从自身的理解去分析如下几个版本,分析他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本文对古尔达、布鲁诺·瓦尔特、哈丝姬尔三人演奏的《d小调钢琴协奏曲》版本进行比较,探讨他们对《d小调钢琴协奏曲》的二度创作及诠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