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图们江流域青铜时代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现有材料,图们江流域的青铜时代考古学遗存可以分为两种考古学文化类型,早期为兴城文化,其年代跨度为龙山文化末期-夏代;晚期为柳庭洞类型,年代跨度为商-春秋战国。大六道沟遗址的考古遗存既包括新石器时代堆积,也包括青铜时代堆积,从而否定了原有的关于该遗址为单一的新石器时代遗存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马一宁 《风景名胜》2021,(4):0061-0061,0065
兴城古城,位于辽宁省葫芦岛市,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古城之一。近年来,兴城古城的游客络绎不绝。为了更好地吸引游客,带动本地发展,兴城古城的文化开发问题和建筑保护问题,成了古城发展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3.
清代是修建孔庙的鼎盛时期。全国各地普建孔庙,包括少数民族地区,新设的省府纷纷添建。到了清末仅文庙就达到1800余所,在传播知识、进行社会教化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后,许多文庙被陆续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传统文化和文化遗产的重视,各级政府不断拨款,目前绝大部分文庙建筑得到维修,状况良好,但是就整个孔庙的保护利用情况来说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4.
在近年披露的百余方新出隋代墓志铭中,地理信息尤以长安城郊地区为多,如《梁衍墓志》所云大兴县"高望原",为唐宋之前唯一记录;《曹瑾墓志》所云"马头空",为隋以前文献所仅见;《朱幹墓志》所云"轵道乡"名称,原为北周乡名,隋代建立大兴城后,轵道乡或被移置到了禁苑以外,或省废了这一乡名,因而隋代文献中亦仅此一例。本文拣取这三则有关隋代大兴城城郊地名而予以释证,并探讨其地名渊源及其沿革,以期再现当地历史人文演化的踪迹。  相似文献   
5.
绥中县位于辽宁省葫芦岛市的西南端,南临渤海,西接山海关,燕山余脉为其北部屏障,东隔六股河与兴城为邻。这里各时期文化遗存非常丰富,根据考古调查证明,至今发现的青铜时代文化遗存达几十处,出土了一批很有价值的文物。现将我县出土的青铜剑及相关遗物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隋大兴城是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杰作。通过对选址、定位、确定范围、划定轮廓、道路布设及里坊布局的分析可以看出,规划者以儒家礼制为纲,巧妙地将区域内人文因素与自然因素相融合,设定了汉三雍宫、广阳门、“九五”神位这三个坐标点,并形成了东西方向与南北方向的两大九五格局。此外,南北中轴线、“九二”、“九五”等几条线也在规划中起到极为重要的控制作用。这是一种“先定点,再画线,点线结合”的城市规划方法。据此方法我们可以进一步对大兴城的规划步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两《唐书·吐蕃传》中刘元鼎入蕃路线的记载,展现了河陇地区沟通中原与吐蕃之间的路线图。河陇地区地形复杂多样,河流纵横交错,刘元鼎在入蕃途中如何在河州渡过黄河,如何在鄯州渡过湟水的路线等方面,鲜有研究。在论述刘元鼎所通过路线的基础上,再现刘元鼎在小川渡(甘肃省靖远县刘家峡镇小川黄河大桥)渡过黄河,以及在小晋兴城(青海省民和县川口镇)与白水军、绥戎城(青海省湟源县)两次渡过湟水的路线,进一步明确唐蕃之间的交通路线。  相似文献   
8.
图们江发源于白头山的东麓,由南向北蜿蜒穿流于长白山和咸镜山脉之间,自图们市开始东折,最后注人日本海。沿途的主要支流有海兰江、布尔哈通河、嘎呀河、挥春河等。该水系之北为绥芬河流域,以西  相似文献   
9.
据统计,大业七年(611年)隋炀帝废弃了大兴城中22-39所佛寺。炀帝之所以废弃如此之多的佛寺,并非如日本学者中村元等人所说是为远征高丽战斗力的需求,而是与炀帝一贯所持有的宗教政策有关,是皇权与佛教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炀帝虽在很多场合都表现出对佛教的尊崇与优容,但在礼敬问题上却又表现出与其他帝王相比少有的固执与坚持——主张僧尼必须致敬王者,而当其主张得不到僧尼响应的时候,他必然会利用皇权给佛教以无情的打击。  相似文献   
10.
隋初兴建大兴城 (唐称长安城 )时 ,充分利用“入水绕长安”的丰沛水资源 ,从城东、城南引水、氵 水、氵交 水修凿龙首渠、清明渠、永安渠引水入城 ,萦回曲流于坊市、官署、寺观、宫苑间 ,以供全城生活及环境绿化用水。唐以后 (可能从唐中叶 )各渠道陆续湮塞。近几十年来 ,清明渠遗址断断续续有所发现。本文从历史地理角度对隋唐长安城清明渠的流路、历史功绩、遗址现状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