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陈开枝 《百年潮》2015,(3):77-79
1984年1月24日,邓小平离开正值隆冬的北京,同杨尚昆、王震乘专列南下广东。冬天的太阳透过车窗,照在前来探望邓小平的"前方将士"身上。邓小平深情地对时任广东省省长的梁灵光说:"特区是我的建议,中央的决定,5年了,到底怎么样,我要来看看。"深圳,是他难以割舍也放不下心的地方,坐在驶向迎宾馆的汽车里,他几次轻轻拨开车窗的纱帘,注视着一掠而过的楼群、工地、人流。5年来的风风雨雨邓小平对这个在某些自己  相似文献   
2.
河南地区史前城址脱胎于早期的环濠聚落。在史前人口不断滋生的情况下,由于婚姻和血缘纽带集中聚居,构成了规模更大的史前城址。史前晚期的社会分化导致城址的构成模式由"大同模式"向"小康模式"转变,进而形成了三代大型都邑聚落的"城郭体系"。  相似文献   
3.
作为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的小康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必然要明确小康文化的内容、特征和建设的新举措和实际方法,从而有助于加速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江苏地方志》2008,(3):65-65
吴江市工商系统紧紧围绕该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任务,坚持以助推发展为第一要务、监管执法为第一职责、依法行政为第一保障、开拓创新为第一动力,推进服务型、监管型、法治型、创新型工商建设,以“四个提升”为抓手,打造“四种环境”,在实现地方经济社会与工商事业同步发展中取得了新的成绩。  相似文献   
5.
《江苏地方志》2008,(3):F0004-F0004
1988年,商业改革的大潮席卷中华大地。下岗女工陈忠丽为求索人生价值,筹资3000元,带领6名同胞办起了仅有28平方米的店堂,8张餐桌的三喜酒家。洒家面向工资阶层,精制家常饭菜,善待八方来客,惠顾回头食客,赢得了街坊好评,天天宾客满座,喜悦满堂。红红火火的小酒家,由此成为金鹰大酒楼创业史上一块坚固的基石。  相似文献   
6.
传统文化中的小康主要反映了长期处于贫困状态的普通百姓对衣食无忧生活的一种追求与向往,它是建立在"天下为家"的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之上并与"大同"相对而言的一种小农经济社会状态。邓小平所阐述的小康则是指在实现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既继承传统思想遗产,又反思现代化的经验教训;既立足本国国情,又放眼世界现代化趋势,将民族伟大复兴与人民的幸福生活追求融为一体的具有时代内涵的社会主义新概念。  相似文献   
7.
我们应充分发挥农业旅游的优势,通过发展农家生活游、观光度假农业游等项目,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拓宽农民创收的渠道,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农民的收入。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农村改革和发展取得一些成就,但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现状、文化建设现状距离全面小康社会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全面小康建设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农村全面小康建设应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9.
10.
管红梅 《神州》2013,(16):258-258
新华网《30年,中国农民生活发生的几大变化》中,列举陈述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农民生活的六大变化:从"天天耕作吃不饱"到"不种田却吃得好";从"一衣多季"到"一季多衣";从"干打垒"、砖瓦房到"别墅楼";从"赶集"到"旅游";从"老四件"到"新N件";从"因贫辍学"到"免费上学"。真实证明,改革30年来,人民的生活富裕了,我国农民正在向小康生活迈进,然而,小康生活不能缺少小康文化的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