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伟  童志军 《江汉考古》2019,(4):127-132
本文对秦封泥中新出现的安陵、安陆、濒阳、孱陵、成固、池阳、杜阳、杜南、高陵和郃阳等地名进行考释,补充和订正了《汉书·地理志》等文献记载的错误和疏漏,明确了部分秦县设置的时间,扩充了秦置县的数量,从而丰富了我们对秦置县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庞任隆 《文博》2014,(4):89-91
博物馆是保存过去,传达历史的机构,如何保护好展示好藏品文物,尤其是泥质陶类文物的保护展示和阐释,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三年多来,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对馆藏秦封泥保护展示的实践与观察,取得了初步成效,为当代博物馆的陈列管理和学术研究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3.
全洪 《文物》2012,(2):66-70,1
在广州西汉南越王墓的后藏室中出土一件银洗,银洗口沿的正、背面刻有铭文,内有"西共"字样。作者认为,从其刻辞的内容和计量单位看,这件银洗当为秦器,是秦代沿用至西汉的器物,原本是西县共厨的器物,后来流散到各地。西县大约在今甘肃省天水市西南的礼县、西和县一带。共厨是秦代的一种职官,负责皇帝郊祀时所用的厨具和食物等。  相似文献   
4.
所谓封检制度,就是将简册书写完成后卷束,在外附"检",以特殊材料捆扎,并在检绳上摁压泥团后加盖印章,以开展文书传递工作所形成的规则。虽然此制度没有明确记载,但作者通过对现有出土资料与传世文献的梳理,却能透露出封检的制度成因。  相似文献   
5.
学界普遍认为张家山汉简《秩律》简452之"襄城"乃《汉书·地理志》上郡襄洛县之讹误。本文结合秦国上郡兵器铭文、赵国尖足布币铭文,指出战国后期秦国上郡辖有襄城县,秦封泥所见"襄城"亦即此地。上郡襄城县地处今陕西省榆林市境内,与《汉书·地理志》上郡襄洛县没有任何关系。  相似文献   
6.
20世纪末以来在西安市郊出土的秦封泥,大大补充了秦历史文献之不足.在这批秦封泥之中,有部分关于四川、重庆地区的史料文字,包括郡级、县级、苑囿和其它相关内容,具有较高的金石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在陕西西安市北郊出土的秦封泥,包含了大量有关秦郡县的内容,本文将围绕这些封泥所反映的郡县的空间分布做进一步探讨,以求找出其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8.
秦封泥与河北古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晓陆  孙闻博 《文物春秋》2005,2(5):44-48,60
20世纪90年代,在陕西西安北郊汉长安城遗址内的“相家巷南地”出土了数千枚秦封泥,而其他各地亦曾有出土。秦封泥在职官和地理方面的记载颇为丰富,除推动我们对于秦中央官制的研究以外,对于秦统一前后地方郡县的历史研究也大有帮助。笔者结合相关秦封泥资料,对现今河北省境内秦代的郡县及职官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9.
秦封泥再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陕西西安北郊出土大批秦封泥;除了一批论文面世,又有《历代印匋封泥风》(下简称《风》)披露了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所藏大部分秦封泥,可惜未作考释;又有《秦封泥集》(下简称《集》)面世,这是第一部讨论考释秦封泥的编著,可惜并未收全有关资料;  相似文献   
10.
徐州土山东汉彭城王墓封土中出土了大量封泥,目前已获4500余方,包括官印封、私印封及无字封等,时代几乎与西汉楚国相始终。土山所获封泥皆源自墓葬封土,并非其原生堆积,而是经过人力搬运导致的次生堆积。诸多西汉楚国的群卿、属县官印及大量伴存的建筑构件表明土山封泥群的原生地点应为西汉楚国的丞相官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