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7篇
  免费   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初,朱元璋御制《到任须知》,为到任新官提供指南.随后,明廷又将新官到任、复任加以礼制化,包括城外斋戒、入城谒神、望阙谢恩、僚属参见、宴飨父老等环节,旨在敬神恤民.国家层面的礼仪下贯到地方社会后,遭遇世俗化的革易,诸如缩短斋期、铺设银器、聚众看戏等,并由于私人权力的腐蚀而变形,以至于国家礼制的规定沦为敛财虐民的工具.  相似文献   
2.
春秋时期,生产力水平比较低,古人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有限。为了应对灾害、灾异。春秋诸侯国一方面试图以"德"禳灾,采取一些务实的荒政措施抵御饥荒、水旱等灾害,同时也发明了一套抵御灾害的礼乐制度。这一礼乐制度即是灾礼。灾礼即以礼乐制度来抵御、消解灾害。  相似文献   
3.
瞿萍 《丝绸之路》2015,(7):67-69
一那是一个孕育着"新"与"变"的时代,西方列强叩开了中国沉睡百年的大门,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终于湮没进历史的尘埃。尽管老态龙钟的中华民族显然还跟不上世界的步伐,但"现代化"却以潮涌之势裹挟着西方现代科技和观念,以一种蛮力搅动着死水微澜的中国。这种新旧交替的撕扯不仅深深刺痛和影响着当时普通的  相似文献   
4.
佛教石窟雕塑、宫苑雕刻和陵墓雕塑构成了中国宗教古典雕塑的三大支系。陵墓石刻的初兴要追溯到秦或更早的年代,大约在中国封建君主登上历  相似文献   
5.
徐文杰 《文史月刊》2007,(12):53-55
风俗是特定的社会文化区域内长期以来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传统风俗形成于漫长的封建宗法社会,在无形中充当着传统封建意识形态的载体。土  相似文献   
6.
李向振 《民俗研究》2024,(2):16-29+157
朱元璋建立明政权之初,在意识形态和权力实践领域面对的最大挑战来自读书人,既包括“士大夫性”读书人,也包括“庶民性”读书人。因此,洪武礼制改革的首要目的是借此重塑国家正统性和合法性,以期获得读书人对新生政权的支持。此外,两宋时期以读书人为主体的士绅阶层已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势力,洪武礼制改革也可以视为国家权力与社会势力争夺权势的手段和策略。明初洪武礼制改革,开启了王朝国家走向民间社会的新局面,亦成为明中后期礼俗互动机制和礼教社会形成的政治渊薮。  相似文献   
7.
海昏侯刘贺墓出土的车马及器物不仅是礼制的重要载体,也是墓主的心结所在。由于身份的尴尬及低调避祸的需要,这些器物未必都能加以实际使用,由此呈现出私人性的特点。而当它们以拆车葬的形式随葬于地下之时,则不仅是对于生器的功能消解,也在绝望的心境中,埋葬了再次车马之盛的诸侯王之梦。随葬车马坑出现统一的“驷马安车”车制,展现了出行时的状况,也是当时政治态势下的一种避祸选择。墓室中的车马器以明器模式出现,则与车马坑中的器物有着不同的功能性质。  相似文献   
8.
吴伟华  张雯 《华夏考古》2022,(4):3-6+37+2
为配合叶县标准化厂房建设,2020年8月至12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对余庄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了一批房基、灰坑、窖穴和墓葬等遗存。其中,M10规模大、等级高,是目前在河南境内发现的随葬器物最为丰富的龙山时期墓葬,为研究龙山时期的礼制和社会复杂化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9.
中国婚礼仪式史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按照国家现行法律,未婚的男女双方一经在婚姻登记机关履行了结婚登记手续,便成为受法律保护的合法夫妻。然而,几乎所有进行结婚登记后的合法夫妻,毫无例外地要履行一项世俗所认可的婚礼仪式。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社会的承认。甚至,个别为婚姻法所不允许的婚姻,为了获得世俗社会的认可.也要举行很讲究的婚礼。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古代治边思想的特点、演变和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古代治边思想大体形成于秦汉,发展和延续至清代,其内涵是动态变化的,经历了从肤浅到成熟的过程,各个时期的治边思想又有其特色。古代治达思想总体上有两个基本的特点:统治对开疆拓土多持相对保守的态度,认为理想的边疆治理是“守在四夷”;从“华夷有别”的治边观出发,在边疆地区施行相对宽松的羁縻统治,同时重视在边疆传播封建化的教化作用。章还以封建统治对边疆民族的治策和对边疆的经济开发为例,阐述了古代治达思想对边疆治策的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