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福寿文化是源远流长的中华灿烂文明的一个重要分支,其滥觞可以追溯到人类童年的几个典型文化集群,如半坡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等。从那几个时期流传下来的陶器、  相似文献   
2.
明人《十同年图》卷是描绘明中期大臣李东阳、闵珪等十位甲申进士同年的一次雅集的群像画,创作于弘治十六年癸亥(1503年)。它是历代雅集图的继承和发展。画面生动地再现了孝宗朝精英朝臣的群像。明孝宗以仁政和善用贤臣享有盛名.其统治时期是明代政治较为清明的时期,“甲申十同年”是当时官僚体系中的中流砥柱.此图因而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此外.此卷为闵珪家藏本,后人提到此图为宫廷画家吕纪所作.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试作分析。  相似文献   
3.
贾一凡 《江汉考古》2020,(1):88-95,80
近年来追缴的小邾国青铜器中,邾寿父鼎、邾眉父匜被盗于距东江小邾国墓地仅1.5千米的横岭埠遗址,器主是小邾国宗室贵族。郳公戈被盗于大韩墓地,年代为春秋晚期偏晚,是小邾国君郳公克父的自作器,综合文献记载和郳公镈铭文,推知克父应即小邾国春秋末期的国君恭公或惠公。两件邾季簠是小邾国君之幼弟为其妻仲娸作的媵器。  相似文献   
4.
2015-2019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五组"吉祥文化系列"金银纪念币,以传统吉祥元素为核心,并逐年变化更新图案,完美体现了炎黄子孙大爱无疆的发行初衷。2015年吉祥文化金银纪念币2015年1月23日发行的该系列首套金银纪念币,有金币4枚、银币4枚共8个品种。金银币正面图案皆为国徽、国名和年号(图1),且此种正面图案一直延续到2018年。其中"五福拱寿"金银币,背面图案为寿桃、蝙蝠造型,衬以吉祥花卉等组合造型(图2)。"五福拱寿"又作"五福捧寿",该传统吉祥图案由五只蝙蝠围着"寿"字或围着桃子构成。中心的"寿"字和桃子,有祝福长寿寓意,也有福运拱寿、吉祥祝福之意。五蝠代表五福,分指长寿延年、荣华富贵、康乐安宁、行善积德、老年善终,体现了中国人传统的幸福观。  相似文献   
5.
鲍洪玲 《神州》2014,(16):93-95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 (记者 那朝庆)8月20日,互助土族自治县彩虹部落彩旗飘扬,“花儿”嘹亮。土乡儿女在这里举行第十三届中国土族安召纳顿节暨第二届青稞酒文化节,炊庆丰收,畅饮美酒,颂扬盛世,展示土乡儿女热情好客、奋发有为、向往幸福的不懈追求。 上午11时,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张建民,省政协副主席、青海土族研究会会长鲍义志,海东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秦国祥等领导、嘉宾缓步走上主席台。第十三届中国土族安召纳顿节暨第二届青稞酒文化节正式开幕。  相似文献   
7.
2013年中秋,我应邀赴斯里兰卡出席亚洲第二届佛教文化节,参加其中的佛教造像与石窟艺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8.
曲卓木巡礼     
曲卓木乡是错那县北部重要的旅行目的地,这里不仅有著名的沙棘林和温泉群,每年藏历四月,还会举办为期五天的“洞嘎文官(夏忠)传统弓响箭文化节”成为错那县北部独具特色的一道人文风景和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9.
龙新民 《百年潮》2014,(9):65-72
正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影响深远,世界瞩目。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和对外交流交往的日益扩大,中华文化以坚定雄健的步伐进一步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文化交流,在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之间,架设起一座座友谊的桥梁。"春到河畔迎新年"位于马来半岛南端的新加坡,是一个风光秀丽、和平安宁的花园岛国。由于新加坡华人占主要成分,这里的街巷景致、民风习俗,保留着浓厚的中华文化的传统。中国农历的春节  相似文献   
10.
唐人寿命水平及死亡原因试探——以墓志资料为中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历史学界对人口问题的研究,偏重于人口统计、分布及人口流移,近年来所兴起的对人口年寿问题的关注可以说是人口研究的一个重大突破。墓志文字不可避免地充满了累累的溢美之词,但从这个角度了解唐人寿命情况却是一条最简捷而又可靠的途径。近年来随着大量石刻的出土并被整理,对于唐人年寿问题的研究具备了更多的可用样本。本着“整群抽样”的原则,我们选用5100余方墓志资料,将其中涉及到的唐人生卒年、性别死亡年龄等作了整理、统计,兼及唐人死亡原因的分析,以求对唐人寿命问题作出较之前人更为精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