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容闳(1828-1912),字达萌,号纯甫,广东香山南屏镇(今属珠海人)。著名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中国近代留学运动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2.
王杰  李振武 《岭南文史》2000,(3):57-62,39
近代以降,就地域面积而言,澳门作为香山县治下的一个仅有几平方公里的小小半岛,与以千万平方公里计的祖国辽阔国土相比,可谓微不足道矣。然而,就地域地位而论,澳门这块地处南疆边陲的热土,在饱经西方殖民主义蹂躏的同时,接受了西方思想文化的冲击和融通,成为中西经济、文化最早的交汇点,谱写了一曲曲悲壮的惊天慨世的乐章:它既是西方列强侵华的跳板,鸦片走私和“苦力”贸易的基地;又催促着许多怀着爱国热忱的先贤们以此为眺望世界的窗口,在这里开始“接触”西方,睁眼看世界,  相似文献   
3.
刘永 《文史天地》2012,(1):23-24
容闳,近代中国留学耶鲁第一人,可算是一个具有国际视野的海归,被誉为“中国留学之父”。这位海归曾满怀报国之志,为了改变国家的积贫积弱,满腔热情地给政府提各种建议、改革方案。然而结局怎么样?可说是屡战屡败。一盆盆政治凉水不断倒向这位海归,  相似文献   
4.
周棉 《百年潮》2006,(3):43-48
公元1978年,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高瞻远瞩,英明果敢,于6月23日作出关于扩大派遣出国留学人员的重要讲话。要真正理解邓小平留学教育的恢宏思想及其深远意义,我们还要向历史追溯。  相似文献   
5.
郑观应(1842—1992)同近代许多著名的买办商人及改革派人物如唐景星、徐润、孙中山、容闳一样,都是广东香山人,这是中国近代最早与西方接触的地区之一。郑观应幼读诗书,且曾一度参加考试,惟“年十七,小试不售,即奉严命赴沪学贾,从家叔秀山学英语”。秀山为一买办,观应旋入英商宝顺洋行供职,宝顺倒歇后,仍留沪经商,历任和生茶栈、和生祥茶栈、公正轮船、荣泰驳船公司等职,皆与洋行业务有关。  相似文献   
6.
容闳(1828—1912),字达萌,号纯甫,广东香山人,中国近代早期改良主义者,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位受过系统西式教育并取得学位的中国人,中国留学生事业的先驱。自幼家贫,没上过私塾。1841年进入“马礼逊教育会”所创办的马礼逊学堂学习,六年后跟随老师布朗赴美学习。1851年考入耶鲁大学,185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成为毕业于美国大学的第一个中国留学生。次年,他满怀振兴中华的报国之志回到了祖国,开始了漫长的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容闳(1828-1912),字达萌,号纯甫,广东香山人,中国近代早期改良主义者,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位受过系统西式教育并取得学位的中国人,中国留学生事业的先驱.自幼家贫,没上过私塾.1841年进入"马礼逊教育会"所创办的马礼逊学堂学习,六年后跟随老师布朗赴美学习.1851年考入耶鲁大学,185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成为毕业于美国大学的第一个中国留学生.次年,他满怀振兴中华的报国之志回到了祖国,开始了漫长的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谢撼澜 《文史春秋》2003,(11):17-18
容闳(1828年—1912年),字达萌,号纯甫。广东香山南屏镇(今属珠海)人。著名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中国近代留学运动的奠基人。容闳降生在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成长在清王朝走向衰败的时代,自小目睹了殖民者践踏南中国的侵略罪行。初谙人世的时候,他不再走传统的封建科举仕途,先后就读于澳门英国人古特拉富夫人所办的教会小学和香港玛礼逊教会学校。1847年,主持玛礼逊学校校务的美国教士勃朗因病归国,容闳欣然同往,入麻省孟松学校。1850年考入耶鲁大学,加入美国国籍。1854年以优异的成绩取得学士学位。他从小接受西方教育,脑海里深深地打上了西…  相似文献   
9.
1912年4月21日,一位美籍华人在美国哈特福德市家中去世,他就是被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的容闳。1847年,19岁的容闳赴美留学,于1854年冬学成回国,但他并非如有的书上所说是中国第一位留学生。在容闳赴美前29年,即1818年美国康威尔城的"国外布道学校"就有一位来自广州的姓王的留学生。更早些,康熙年间有个叫郑玛诺的人,"自幼往西罗马国,习格物穷理超性之学,并西国语言文学"。  相似文献   
10.
1872年至1881年,清政府派遣四批共一百二十名幼童前往美国生活和学习,这是近代中外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为了便于管理,清政府设立专门机构并由专人负责。这些幼童与美国家庭共同生活,与美国同学共同学习,并且接受清政府的统一管理。在此过程中,幼童逐渐西化,引起清朝官员的不满,最终导致留学计划提前结束。这一事件是中国向现代化转型的曲折过程的缩影,体现当时中国社会和中外关系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