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国家旅游》2015,(2):26-26
2014年底,《2014中国邮轮发展报告》正式发布,内容显示,邮轮旅游已经成为中国游客出境游的重要选择之一,上海母港超过纽约,成为全球排名前8位的世界级邮轮母港。综合各方面的统计数据,2014年中国邮轮产业的发展令人瞩目。邮轮的中国时代已经来临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邮轮游艇分会(CCYIA)的统计显示,2014年,中国大陆...  相似文献   
2.
吐鲁番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多种文化交汇的地区。本文根据《吐鲁番出土文书》和山田信夫刊布的回鹘文文书的记载,从容量单位的角度探讨汉文化对该地区少数民族经济生活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史志》2008,(16):2-2
<正>经济发展哈尔滨是国家重要工业基地,形成了以机电为主体,轻工、纺织、医药、食品、汽车、冶金、电子、建材、化工等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哈电集团的电机厂、锅炉厂和汽轮机厂号称"三大动力",装机总容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被誉为中国的"动力之乡"。  相似文献   
4.
高岩 《人文地理》1996,11(Z2):5-7
通过分析山东省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利用结构的潜力和预测山东省的人口,进行土地生产潜力与环境人口容量研究,为充分发挥土地潜力提高山东省土地环境的人口容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相对资源承载力,即适度人口容量,是指资源相对可承载的适度人口。相对资源承载力是以较之研究区域更大的数个参照区域为对比标准的,本文分别以全国和哈尔滨市为参照区域,研究哈尔滨市道里区相对自然资源承载力和经济资源承载力的演化过程,分析得出道里区相对资源综合承载力,并从相对资源承载力的角度对道里区的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加以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6.
《中华遗产》2009,(8):13-13
美国科研人员此前曾提出多种理论解释古人类脑容量为何增长迅速,例如气候变化说、生态需求说以及社会竞争说等。为了验证这些理论,密苏里大学研究人员近来搜集了距今约190万年至1万年间的175个古人类颅骨及出土地点的数据,比较了这些古人类所处年代的人口密度、栖息地纬度、年平均气温以及寄生虫流行状况等数据。  相似文献   
7.
如何使编制的志书索引最大化、最佳化地发挥其功能,这是本文探讨的基本问题。编制志书索引要体现出索引检索快捷、准确的功能,增强传递志书信息容量的功能,发挥索引对志书信息重组、整合的功能。开发索引具有的信息转化和信息增殖功能。文章还探讨方志索引体例规范化、适度把握篇幅问题。  相似文献   
8.
鄢慧丽  罗静 《人文地理》2012,27(3):115-117,155
现行的风景区空间日容量的计算方法往往大大高估了景区容量。本文以游客在景区中的移动行为为出发点,将景区旅游线路类比为旅游生产线,其中游客为工件、景点为工序。利用旅游生产线的平行移动特征,推导出在景区日开放时间内能够完成景区游玩的游客批数。然后,以景区线路中的瓶颈景点容量为批量,该批量与批数相乘即得到了景区容量。旅游生产线理论填补了景区容量计算理论支撑的空白,并使景区容量计算真正的科学化、合理化。  相似文献   
9.
省际边缘区研究是近年来经济地理学关注的热点领域。以县域为研究单元,以淮海经济区为案例,运用SPSS和ArcGIS软件,对省际边缘型经济区区域市场发育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市场区划分进行了深入探讨,结果表明:生产性因子是造成淮海经济区区域市场发育差异的主导因素;淮海经济区区域市场整体发育比较滞后且市场发育水平差异较大;苏北、鲁南的区域市场发育水平明显高于豫东、皖北,皖北区域市场发育尤为滞后;从区域尺度看,区域市场发育程度呈现由京沪沿线地区向东西两侧逐渐降低的"凸"字型格局;从城乡尺度看,呈现由城市向外围农村地区逐渐降低的圈层分异格局。进而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将淮海经济区区域市场划分为北部发达型、南部较发达型、东部发展型和西部滞后型。  相似文献   
10.
王金玉 《黑龙江史志》2012,(2):52+60-52,60
<正>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子文件大量产生。电子文件以其操作方便、传递快捷、存储空间小、信息容量大等特征,具有传统文件无法比拟的优势。在电子文件大量产生的同时,如何保障电子文件有效利用,已经成为人们所关注的重要新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