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篇
  免费   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张剑 《史学月刊》2007,1(6):48-52
《钦定宪法大纲》是清末一个重要的宪法性文件,是各方政治势力博弈的结果。大纲的产生自有其合理的一面。虽然大纲带有浓厚的封建性,但诸多条文仍不乏合理性、进步性和民主性。大纲在中国宪政史上确立了根本法的地位,确立了二元制君主立宪政体,初步确立了分权模式,初步确立了权利义务观念,与西方宪政初步实现了形式上的对接。  相似文献   
2.
郭巧华 《世界历史》2007,27(1):127-134
司法审查制度是美国宪政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在捍卫宪法的权威性、确保法治的实现、控制权力得以正常运转、防止权力腐败、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等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美国行政法学家施瓦茨说:“没有司法审查就没有宪法,司法审查是宪法结构中必不可少的东西。”二战后,许多国家参照美国宪法和司法审查制度,相继建立了自己的司法审查制度。迄今为止,世界上已有130多个国家建立了司法审查制度。[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思源 《炎黄春秋》2007,(10):67-69
建党93年、执政74载、拥有近2000万党员的苏联共产党于1991年8月25日宣告自动解散,身后留下最丰富的遗产是一大堆问号。苏共亡党亡国的根本原因究竟是什么?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据我研究,苏共的悲剧之源,不在于个别问题上的失误、失策,而在于党和国家政治体制上的失败,在于背离了宪政民主的世界潮流。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时期宪政运动若干问题的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抗日战争时期的宪政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争取政治民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术界曾推出过许多研究成果。不过,某些与宪政运动直接相关的问题,似乎或缺乏足够重视,或有待进一步探讨。本文对1939年与1943年前后两次宪政运动的实际发起因素、不同的争取重点、获得的有形成果三个方面进行了重新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目前宪政运动研究提出个人认识:第一,最早在国民参政会上提出实施宪政的提案,并非迄今认为的发起第一次宪政运动的七提案,只是由于七提案合并讨论,方形成共同发起宪政运动的既成事实。第二,第一次宪政运动的成果,虽然包括宪政思想宣传与宪政观念普及,但唯一的有形成果则是体现西方议会模式的“期成宪草”。第三,第二次宪政运动虽与联合政府运动有承继关系,但它不仅独立存在,而且也取得了三项成果,需要给予承认并加以客观评价。这三个问题关系到抗日战争时期宪政运动的完整性,因此也是今后这一研究中需要重视与补充的。  相似文献   
5.
孙坚 《史学集刊》2017,(3):42-50
苏格兰在2014年9月18日举行了引人瞩目的独立公投,虽然公投未获通过,但是关于苏格兰独立的议题并未就此落幕。再次举行独立公投也随着苏格兰国民党在2016年5月再获连任而被提上议程。英国在2016年6月通过的脱欧公投,让支持留欧的国民党寻找到了推动第二次独立公投的契机,英国脱欧的进程,必将再次助推苏格兰分离运动的发展。享有近代"宪政之母"美誉的英国,并没有对国家边界进行明确的宪政规制,但边界变更却遵循一定的宪政原则。苏格兰与英格兰的合并或分离是在英国的宪政框架内进行的,苏格兰分离运动的发展路径也带有英国宪政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命题解析】今年莆田卷中考作文依然采用全命题作文形式,没有导语,直接出示题目,简洁明了。文体要求上也连续三年均要求写记叙文。“原来”,表示发现了从前不知道的情况:“从未”,从来没有;“忽略”,有两种意思,一是“疏忽,不在意”,二是“轻视”。在理解单个词汇意思的基础上,再审读整个文题,可知其含义是:原先以为自己被忽略,却发现原来从来未被忽略。  相似文献   
7.
周远喜 《南京史志》2014,(10):32-34
【中考真题】根据题目,按要求写作。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题目一:读书学习,科技制作,文体爱好,社会实践……这里,一定会有属于你自己的世界。这个世界,陶冶你的性情,提升你的境界,请你以“这里有属于我的世界”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相似文献   
8.
1946年的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宪政史上极其重要的一幕。在国内外各种因素的促成下,包括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在内的国内各派政治力量进行政治协商,达成了宪政共识,为中国设计了一套宪政制度。即:改组国民党一党专政的政府,在中国通过一部民主的宪法,建立一个两院国会制、责任内阁制和省自治制度的宪政国家。本文对此进行一个大致的勾勒。  相似文献   
9.
中国历史上只有两次重大的政治管理制度的变革,一次是秦始皇变革,他确立了绝对的中央集权体制,另一次是辛亥革命,目标是推翻秦始皇的集权制,代之以分权与权力制衡的宪政体制。由于辛亥革命按照西方模式的改革没有取得成功,此后中国政治改革的基本主题便是对秦始皇确立的体制进行修补。修补和改革是对危机作出的回应,危机从未间断,改革因此也从未停止。  相似文献   
10.
正十八届四中全会1.6万字的《决定》中,哪条举措得到的网民"点赞"最多?据中青舆情监测室统计,答案是"宪法日"和"宣誓制"。"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这是不少法学界人士期待已久的举措,因为"权力来自宪法并忠于宪法,这一现代国家治理原则应当用一个宣誓程序体现出来"。放在国际舞台上,宪法宣誓制度并非新鲜事,而是早已有之的惯例。被宪政史研究者公认为最早的宣誓制度,是1086年8月1日的"索尔兹伯里誓约"。在英国索尔兹伯里原野神秘的巨石阵前,法国来的征服者威廉一世召集不列颠诸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