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自 1 983年恢复以来 ,已经走过 2 3个春秋 ,世纪之初回顾其走过的历程 ,既是对其所做工作的一个记录和总结 ,又是一份真切的纪念。编修地方志是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 ,历代主要由政府部门主持进行。明、清两代皇帝曾诏令全国修志 ,中华民国政府也沿袭了政府主持修志的传统。这种格局的形成 ,有其客观原因。只有由各级政府主持 ,修志机构才具有行政上的权威性 ,才能组织人力进行协作 ,有力地推进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 ,党和政府重视修志工作 ,先后成立了中国地方志小组、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 ,以统一领导全国的修志工…  相似文献   
2.
以往的学术论文在论及国民公德的缺失原因时,常常偏重于内部主观因素的视角即强调当事者个人道德修养的不足所至。虽不无道理,但却有失偏颇。马克思绝不是一个机械决定论者,马克思主义同样也认为外因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起决定性作用。本文试图从外部客观因素的视角对这一问题作出全新的解读:在现实生存中,即使个人的道德修养达到社会所要求的高度或层次,在诸多外部客观因素的影响下,仍然会做出不道德的行为,这时,不是人不讲道德,而是外部客观因素迫使人不讲道德,在此意义上也可以说,人有时是不得不被动缺德。  相似文献   
3.
晚清清王朝统治者面对西方列强的不断入侵,"重商主义"的传入,再也不能固守于传统的"重农抑商"经济思想。一方面清王朝统治者不再承袭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开始采取措施改变经济政策;另一方面,面对民族危机,广大臣民纷纷身体力行投身实业,积极探索救国救民道路。上述因素的动态叠加即构成对"晚清"这一特定历史时期传统"重农抑商"思想嬗变的原因解析。  相似文献   
4.
1932年中国对苏复交的决策过程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中苏复交之所以一再蹉跎,既有国民政府在形势判断和内外政策上的错误等主观原因,也有当时内外环境本身的困难尤其是苏联外交政策的两重性等客观原因,同日本的破坏则并无多大关系。在对苏复交的整个决策过程中,国民政府始终对“复交”与“联苏”严加区别,而最终促使它决定无条件复交的根本原因,不在联苏制日,而在阻止苏联亲日疏华及承认“满洲国”。就整体而言,如同对苏联当局的举措不应全盘肯定一样,对中国当局所作的应对也不可一概否定;在批判国民政府在反共问题上的顽固性的同时,不能忽略它在维护国家主权上所具有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5.
刘益龄 《沧桑》2010,(3S):7-8
<正>(2010年4月28日)同志们:忻州市史志工作会议在春光明媚、惠风和畅、万物复苏的日子里隆重召开了。这是一次总结经验、表彰先进、筹划发展的重要会议。一年多来,全市地方志工作者开拓进取,扎实苦干,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