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怀特历史哲学的关键点有两个:一是其反实在论的本体论立场;二是其语言决定论的主张。这两个方面在逻辑上是相通的,在他看来,正因为历史本身是混沌无序的,所以语言成了写作历史、理解历史的核心,语言包含着历史写作的一切奥秘,从而实现了历史哲学领域的语言学转向。怀特历史哲学存在着它自身无法克服的内在矛盾,这一矛盾只有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才能从理论上加以认识并得到澄清。  相似文献   
2.
从1905年阅读《哲学丛书》到1910年出版《国故论衡》,整个阶段都属于章太炎与井上哲次郎哲学的再会期。通过井上哲次郎及其周边日本学者引介的德国进化主义生理学和心理学,章太炎进一步将宇宙与人的交汇点定位在“活动”上,愈发靠拢叔本华的意志论。章太炎立足于尊重和扩展个人的自我感知,井上哲次郎则把理想的极处置于超出个体之外的绝对实在之物。章太炎承认人间的有限和不完美,把听从下民的欲求作为清末革命的目的。井上哲次郎号召社会的差别性元素遵从“大我之声”的伦理召唤,他的“现象即实在论”不断满足天皇制道德意识形态对权威性的要求。两者在认识论、伦理观和政治哲学上出现的暌离,某种意义上象征着两个民族的心智角力和道路对决。章太炎的齐物哲学主张平等之“道”主动向下、不断变化去相合有差别的万物之“理”;井上哲次郎的论敌井上圆了倡导无限的“实在”去适应差别、有限之人生,与章太炎的观念却意外地亲近冥合。  相似文献   
3.
瑞士民俗学理论在德语地区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托马斯.亨格纳的城市民俗学理论正是以人对城市特性的建构和体验为中心,以洞察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和生活世界为旨归,以此认识并发现民众或普通人的实践主体性和创造性。尽管这样出色的经验研究体现了现代民俗学理论从实体实在论转向关系实在论的巨大进步,但从根本上说,民众或普通人的创造性和自由并不在经验领域,而是在实践领域。因此,民俗学要发现民俗或文化的本质并对人的自我认识真正有所贡献,就不能把自己变成一门"经验科学",而是要成为一门"实践科学"。  相似文献   
4.
刘塔 《人文地理》1993,8(4):45-49
实在论(Realism)是一种科学哲学,研究者试图确证社会中的结构和行为主体及其趋向作用的方式。关于实在论的哲学争论,经常是针锋相对的,也影响了实在论对众多研究的应用。后者正是本文的中心所在。论多实在论者将许多理论体系结合起来以解释社会的复杂性。在使用这些理论时,实在论者清楚地将考察和现象与产生其的过程区别开来。实在论方法揭示了社会"事实"的不易捉摸的特性和在社会研究中关于意义、简释和理解和问题。  相似文献   
5.
新经济地理学一向被认为是实证主义的,荷兰经济哲学家证明新经济地理学与实在论哲学兼容,地理学家塞耶依据地理学批判实在论对新经济地理学进行了再批判。以上述争议为基础,本文对塞耶地理学批判实在论范畴提出质疑,认为地理学批判实在论偏离了其哲学先驱巴斯卡的批判实在论。以巴斯卡批判实在论为依据,新经济地理学从聚集生成机制角度揭示了真实的聚集规律,体现出批判实在论特征。  相似文献   
6.
通常而言,客观性是客体的属性和特征,与主观性相对立。以此为对照,历史知识的客观性问题就展现为历史实在论与历史相对主义之间的辩难,难分仲伯。换一种思路而言,当代新实用主义历史哲学家则认为客观性与主观性是可区分但不可分离的整体,在横向结构上,历史知识的客观性是"自我、他者与世界"共在的语义三角,在纵向历程上,历史知识的客观性也是一个不断辩证发展的过程。在社会认识论或史学社会学的视野下,在自我与他者所组成的学术共同体之中,历史知识的客观性就具有了规范性的涵义。历史知识作为一种公共性的知识,历史知识的客观性就是历史学家群体之间所签订的"真之契约",是历史学家群体不断协商和试错出来的学科共识,同时也需要史家的认知美德和学者角色提供担保。  相似文献   
7.
陈素艳 《沧桑》2009,(1):177-178
D.刘易斯的极端实在论是在莱布尼兹“可能世界”理论的基础上产生的,但是极端实在论一经问世就遭到来自各个替代论者的批评。虽然D.刘易斯对此做了一些反驳和回应,但是如果坚持极端实在论会在认识论上导致不知道论,付出惨重的代价。  相似文献   
8.
科学哲学发展经历了经验主义、实证主义、历史主义迈向了实在论和反实在论的纷繁争论的局面,走向了语境的圆融。哲学的每个发展阶段对考古学的发展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分别出现了考古学中以经验主义的归纳法为主要手段的传统考古学;以人类学前提为演绎基础、依靠现代科技的实证主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