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泱风 《中国西藏》2004,(2):72-74
错高湖位于冈底斯山脉东段工布地区的原始森林之中,是一个面积只有36平方公里的狭长的湖泊,由于它的妩媚多姿,被称为静卧在绿色绒毯上的仙女。  相似文献   
2.
a土 《风景名胜》2016,(11):128-135
香格里拉(shangri-la)一词,其在藏语中意为心中的日月,早在一千多年前藏文献资料中就有记载.1933年由美国小说家詹姆斯·希尔顿所创作的《消失的地平线》中将其心中那个由雪峰峡谷、金碧辉煌的庙宇、被森林环绕着的宁静湖泊、美丽的大草原及成群牛羊组成的人间净土取名为香格里拉,此后“香格里拉”便成为了世外桃源一词在西方的另一种引申版本,表现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一种宁静和谐的向往.  相似文献   
3.
阿郑 《福建旅游》2005,(1):41-41
金门居民源自祖国大陆中原河洛一带,自唐代以来多是举族前来垦辟形成金门聚落的形态,除了几处行政港浦商业中心,居民姓氏较为混杂外,其余是单一姓氏聚族而居的形态。随着中国文化的南播,先后直接移居,或间接自福建内地辗转而来,时间纵然有先后,但是文化语言、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的背景则是渊源相同,所以自古以来没有族群差异问题,更没有文化心理隔阂问题。  相似文献   
4.
南京下关天妃宫在历史上称为龙江天妃宫。自从郑和下西洋回国,以海上平安,为天妃神灵感应所致,奏闻于朝,建龙江天妃庙之后,沿江沿海一带,如太仓、长乐、贤良港、泉州、湄州等地,普遍建立天妃庙宇,并遣使致祭。在明代,南京奉祀天妃的庙宇,共有三处,一在下关,一在上新河,一在大胜关,而以下关天妃宫规模最为宏丽,廊下宫内都画满了精美的壁画。  相似文献   
5.
索穷 《中国西藏》2010,(4):44-47
谐拉康寺为世人所知,主要是由于那里有一块著名的石碑,古籍记载当时的文字“字体如狮子扑天和珍珠宝串”,历经千年风雨,这石碑在西藏历史和藏文发展演进史上都具有及其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6.
《中华遗产》2010,(3):11-11
埃及考古学家近日在亚历山大省发现了一座属于希腊国王托勒密三世(前246年—前221年在位)的妻子贝蕾妮王后的占庙宇,是用来供奉猫神贝斯特的,庙中共有600座猫神像。据埃及古文物最高级委员会主席Mohamed Abdd Maqsoud说:“猫是古埃及最重要的家居宠物,在一些私冢里经常可见猫的图绘。有些时候,猫与人以同样的方式做成木乃伊葬于庙宇中。”除了石制猫和无釉赤陶猫,在新发掘的贝斯特庙宇中还出土了1座希腊沉默之神哈波奎特斯的半身塑像。  相似文献   
7.
传统村落社区发展过程中,庙宇与村落社区空间演变密切相关。村落社区空间变化塑造了不同层次的庙宇,而庙宇作为一定空间的表征,在村落社区空间建构的不同进程、不同阶段整合了社区。在众多庙宇中,土地庙与城隍庙对村落社区具有特别的意义,作为聚落独立成村的标志,土地庙完成村落空间的初次整合,而村城隍的出现则是村落空间的小社区分化再整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正>解放以前宾县的庙宇、道观和教堂为数众多,有据可查的,就有五十多座。修建时间最早的于明朝末年,兴盛于咸丰、光绪年间,衰败于伪满洲国的战乱时。土地改革时,和尚、尼姑、道士全部遣散,房地产收归国有,后房产大部拆毁。宾县庙宇的规模、数量以及香火的兴盛程度,都远远高于哈尔滨和黑龙江省各地,有据可查的兴隆寺建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位于宾县城宾州东枷板站(现宾安镇)东门外。当时的蜚克图、苇子沟(宾州建制前的称谓)枷板站在康熙末年就已建重要驿站,到乾隆时已是居民近千人的集镇了。穷打仗,富修庙,可见当时(清·光绪之前)的宾县一带是黑龙江一个相当富足的经济和文化中心了。  相似文献   
9.
19世纪末以来,中国城乡大小庙宇处在了时代的风口浪尖,其中供奉的神像成为"迷信"的代名词与具象。因应教育的名、革命的义、经济的力,庙宇整体性地在20世纪经历了向学堂、学校的转型后,又发生了向传统、遗产的转型,进而成为发展地方经济以及建设精神文明的文化资本,及至不少没有了师生的村小学校舍向庙宇回归,供上了神灵。由此,庙宇成为了现代中国变迁、沿革的记忆场。在此轮回中,当下乡野庙宇也部分发生了从祭神到娱人,尤其是"兴老"的新转型,从而在一定意义上回归传统庙会的福利内蕴与价值理性。  相似文献   
10.
<正>山西省是文物大省,寺观庙宇遍及全省各地,数量位居全国首位,寺观内附属有大量的塑像、壁画,与建筑同为珍贵的文化遗产。晋祠博物馆是全国第一批国保单位,保存有宋元明清的泥质彩塑140余尊。这些文物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存在程度不同的多种病害,本文拟以晋祠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