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贺兰山昂首屹立在宁夏银川平原和内蒙古阿拉善草原之间,东北控乌海、磴口方向,西南扼兰州、河西走廊要道,是宁夏平原的天然屏障,自古“贺兰山下战如云”,为历代兵家所瞩目。清代诗人胡秉正诗云:“西北天谁补,此山作柱擎。蟠根横远塞,设险压长城。俯瞰黄河小,高悬白雪清。曾从绝顸望,灏气接蓬瀛。”道出了贺兰山的雄伟气势和屹立苍穹的秀丽风姿。隋唐以来,  相似文献   
2.
《风景名胜》2008,(4):52-57
在"天人合一"的宏大叙事里,中国古代水利史成为一部中华民族的骄傲史。在空间维度上,有北起北京,南至杭州,纵贯京、津、冀、鲁、苏、浙6省市,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5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跨越10个纬度的京杭大运河;有楚国孙叔敖主持兴办的我国最早蓄水灌溉工程——芍陂,这个"神州第一塘"在当时就有"灌田万顷"的规模;在宁夏平原,2000多年留下了30多条形如蛛网的渠道,如秦渠、汉渠、唐来(徕)渠等等,给当地带来了"塞上江南"和"西北粮仓"的美誉;新疆的坎儿井约1000多条,暗渠的总长度约5000公里,可与万里长城媲美……在时间维度上,沟通江淮的邗沟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有确切穿凿纪年的第一条大型运河;从秦、汉开始,在苏、沪、浙沿海筑起了一座由短塘扩展为长塘,由土塘进步到石塘,北起江苏连云港,南至浙江上虞的海岸长城——古海塘遗址;都江堰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惟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如今,这些著名的水利工程的审美价值已远远超过了实用性;伟大的民族工程给后世带来的价值财富,丰富了现代人的旅游体验,也提升了现代旅游的深度。  相似文献   
3.
卫宁平原是黄河上游黑山峡冰沟门以东至青铜峡入口的黄河冲积平原和两岸南北山连接的山前台阶地及洪积扇地,地域宽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湿润,有黄河自流灌溉条件,发展农牧业经济得天独厚。自古以来就是“塞北江南”宁夏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李琴 《世界遗产》2011,(1):72-79
从甘肃黑山峡进入宁夏,黄河在中卫沙坡头拐了一个S形的大弯,一泻千里的汹涌忽然变得温柔而宁静。经青铜峡峡谷向北伸展,进入宁夏腹地银川平原,黄河首次涌入了平原地带。  相似文献   
5.
水利建设和军事防御是影响明代宁夏动态发展的重要因素,现有研究尚未对二者的关联作用形成专题探讨。在自然环境、技术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下,水利建设是宁夏平原农业发展的必要基础,农业发展作为军事防御所需的粮食、税收来源,又是巩固军事防御的经济基础。水利建设通过对农业发展的重要影响,进而成为影响宁夏军事防御的关联因素。同时,在宁夏平原军事防御需要的不断推动下,水利建设的军事属性得到强化,军事防御对水利建设的军事影响十分显著,水利设施的军事价值和战术影响也应运而生,担负兴利、绝寇的双重作用。然而,在历史的动态发展过程中,水利建设与军事防御的关联作用必然会存在消极方面,构成水利建设对军事防御的制约效果。总之,宁夏平原水利建设与军事防御存在“利害相倚”的关联效应,是明代历史演进过程中人地关系互动的历史产物。  相似文献   
6.
王文元 《丝绸之路》2010,(21):49-52
养育了中华民族的黄河从巴颤喀拉山顺势而下,一路上穿山越谷奔腾咆哮而来。黄河穿州过府,在景泰五佛盆地边缘暂息片刻后。又不顾一切地在莽莽群山中撕开了口子。由西北转向东北的宁夏平原而去。这个被黄河撕开的口子就是黑山峡。  相似文献   
7.
<正>在重重叠叠、山峦起伏的贺兰山麓之南,在日夜奔流,波涛汹涌的黄河之畔,在干燥而辽阔的宁夏平原之上,孤独而寂寞地耸立着几座高高的黄土墩。听任风吹雨打、电闪雷鸣,陪伴它的只是残墙断壁、碎砖片瓦和稀疏的小草。草荣草衰、岁月更替,在近千年的岁月中,谁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