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誠峰 《中华文史论丛》2023,(1):137-164+403-404
賈似道行公田法是南宋末年最重要的史事之一,過去研究者皆未分析公田法倡議者、實施者的背景,尤其是思想背景。通過對相關人物的考察可知,公田法可謂賈似道利用道學門徒推行的一項事業。這説明,道學及道學家對南宋政治的影響,絶不僅僅發生在臨安朝廷,更是籠罩地方施政。在地方施政中,宋末的道學家絶非萎靡、迂緩、空虚之人,其作爲亦遠不止於教化等,更是深入到兵刑錢穀這些王朝生存的基礎,也深刻改變了南宋末年軍事財政的展開方式。  相似文献   
2.
"元祐學術"不僅體現了北宋蜀學、洛學、朔學三大學派的某些相同的經學思想,而且輻射到了文學、史學、制度等多個文化層面,是元祐黨人用來排斥"荆公新學"、廢棄熙豐新法的理論依托。紹聖以後,"元祐學術"遭致嚴厲禁錮,也成了"紹述"新黨排斥政敵的一個專門術語。南宋士大夫在反思北宋覆亡的歷史過程中,卻以一種過於偏執的認同,以及簡單的二分法和柔性敍事的手段,展開了以"元祐學術"爲判斷標準的歷史敍事;並將"元祐學術"視爲宋代進入"後三代"的重要標志,對後世産生了深遠的影響。其實,從"元祐學術"的形成與被禁,到"元祐敍事"的展開,均與朋黨之爭息息相關,典型地體現了宋代士大夫優劣雜陳、得失參半的政治文化性格。  相似文献   
3.
邱靖嘉 《中华文史论丛》2012,(4):253-277,391
《遼史·曆象志》較爲系統地保存了公元907—1125年的朔閏記錄,其中包括一份完整的北宋曆表,在文獻學和年代學上都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這些記錄的史料來源便是本文重點討論的內容。由晚清汪曰楨開始建立、並由陳垣最終奠定的近二百年來通行曆譜,存在着兩大缺陷:一是推步依據本身存在某些漏洞,二是曆譜推算結果缺乏歷史文獻的校驗。本文在梳理《遼史·曆象志》史源的基礎之上,對晚清以來的曆譜系統作了全面的檢討。  相似文献   
4.
張帆 《中华文史论丛》2011,(3):131-161,392
1904年後,隨着革命形勢的高漲,中國學人不約而同地在學術之外尋求道德力量以圖救亡。改良者限制"科學"概念於形下,同時改造傳統的道德之圍,以迎合進化;革命者出於精神動員的需要,完成了"科學"話語的形而上轉换;游移於革命與改良之間者,徑取西方反思現代科學的唯心主義思潮,試圖超越生存競爭中的道德困境。此一時期,中國"科學"概念正抽離出學術本身,演變成一個進化/退化的二元話語基礎,在"物質主義"和"科學主義"兩個相反向度被批判,或是被宣揚,作爲學術的"科學"反而隱而不彰。  相似文献   
5.
黃一農 《中华文史论丛》2011,(4):255-279,395,396
曹邦是豐潤曹氏最早入旗者之一,《浭陽曹氏族譜》記其"於崇禎二年,以各地荒亂,遂赴遼東避兵,因彼地原有族人引薦,隨本朝大兵出口……"。先前學界有稱該族人是曹雪芹的高祖振彥,但亦有對此說質疑者。經爬梳相關史料後,發現曹邦或是在正白旗旗鼓牛彔章京曹士蛟的協助下於"己巳之變"中降金,而兩人或有遠房堂兄弟之關係。又,文中亦析探此一研究結果對曹雪芹祖籍豐潤說所產生的衝擊。  相似文献   
6.
胡旭 《中华文史论丛》2011,(3):369-388,396
"飲中八仙"是天寶初期形成的文人羣體,嗜酒、狂放、風神、才藝等共同特徵,是該羣體得以形成的關鍵因素。其存在時間從天寶元年秋末到天寶三年春初,只有一年又三個月。"飲中八仙"中,除了李適之確實與李林甫有政治上的交鋒外,目前尚無證據表明賀知章、李璡、李白、崔宗之等人參與了李適之與李林甫的鬥爭。但是,"飲中八仙"的交往,使他們陷入了微妙的政治猜忌,最終被迫解體。"飲中八仙"的解體,對天寶文學的發展走向産生了深刻影響,具體表現爲三個方面:一,開元以來統治集團的尚文傳統在天寶時期逐漸失落。二,文人聚集方式發生了變化,天寶時期普通文人與執政的宰輔大臣之間相當疏離,他們更多散落在各地,形成大小不一、數量衆多的文學羣落。三,天寶文學的内容和題材與此前相比,發生了明顯的變化。  相似文献   
7.
余欣 《中华文史论丛》2022,(3):55-87+404
讖緯的基礎研究應重在知識構成的歷史學研究,不能僅從緯學與政治文化構建進程進行分析,而應重新契入傳統中國方術與博物之學的歷史語境中加以理解。作者提出讖緯研究的方術進路,以《龍魚河圖》爲個案展開“知識視域中緯書綜合研究”,考察其基本性格的成立、文本構造的知識譜系源流與方術形態面相及其社會歷史意義,將讖緯置於數術、方伎、物象的數理脈絡中觀照,嘗試在知識—信仰—社會歷史景深中,揭示讖緯與方術之間的“學理性義諦牢結”,探索構築讖緯研究新基盤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盧燕新 《中华文史论丛》2015,(2):223-269,396,397
有唐兩次置修文館,前次自高祖武德四年(621)始,止武德九年。後次在中宗神龍至睿宗景雲年間。唐中宗置修文館,不僅人數增多,其政治、文化影響也較大。然這一時期在館文士人數、職官等,兩《唐書》、《唐會要》等所載,有疑待辨者甚多。今考神龍二年(706)十月至景龍二年(708)四月,入館學士七人、大學士一人。景龍二年四月至景雲二年(711)三月,入修文館文士二十九人。又據唐人詩文、兩《唐書》及墓誌等,考及諸學士在館時間、職官、政治文化活動等。另有張昌宗等五人,其入館時間、職官等,均難以確考,謹附録文末。  相似文献   
9.
張宗品 《中华文史论丛》2012,(1):181-204,396,397
史家載筆,貴乎心裁,東漢時期的國史修纂卻由一人撰作轉爲羣體修史。這種修撰方式的轉變對此後封建王朝的修史模式、修史立場產生了巨大影響,史書風貌也因之丕變。本文試圖通過對《史記·秦始皇本紀》中一條附益文獻的相關背景進行考察,探究漢明帝召訓史臣及任命數人同時修史的政治考量,並藉此推尋東漢修史制度轉變的歷史動因,指出這種轉變的史學史意義。  相似文献   
10.
孫萌  孫遜 《中华文史论丛》2011,(1):359-372,404
韓國假傳體小説中,"酒"的擬人化形象屢屢出現,並經歷了一個由中立形象到正面形象再到負面形象的演變過程。這一演變體現了"酒"形象在小説中不同的象徵意義與儒家思想内涵,而這些不同時代小説中對"酒"形象的差異化塑造也印證了儒學在韓國的發展歷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