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0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藏区,人们对佛教极为虔诚,以至刚刚出生的婴儿也首先要领受佛的恩赐。使婴儿在喃喃的六字真言声中诞生成长。给孩子取名,被认为是一件非常郑重的事情。通常都要举行仪式。藏族的婴儿出生以后,经过一定时间,父母带着孩子,献上哈达和礼品,请喇嘛活佛或有威望的长者行赐名礼。比如:在甘南,婴儿出生的第七天,父亲就要带上一条黄色的哈达等礼物,去寺院找活佛给婴儿取名。活佛在问过其属相、生辰、性别及其父母的相关情况后进行占卜。父亲得知所取之名后要严格保密,不能让别人知道,即便是自家人也不行。直到第二天早晨,父亲在婴儿身旁轻轻连叫三…  相似文献   
2.
本文是以独体象形字字素为研究对象,总结其在独体与构成合体时置向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以战国策派闻名的林同济,在九一八事变前后撰写了有关东北问题的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他认为,文明与地缘对应两个层次的“天下”,一个是等于中原汉地的“天下本部”,一个则囊括了作为“天下边陲”的夷狄之地,两种“天下”的张力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程。东北是中原与北狄和东夷三角关系的交汇处,中原开拓北疆的主导原则就是联合“汉化”程度更高的东夷对抗北狄,即“以夷制狄”。清朝沿用中原与东夷合作的策略,确立了满、汉、蒙、回、藏的基本统治格局。林同济自觉身处“新战国时代”,广泛征引海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秉持“汉化论”的同时超越长城视野,充分肯定边疆民族和清朝在奠定现代中国版图中的贡献,同时又规避了一些研究者过分突出边疆特性的偏差,有助于理解今日中国的形成及其与世界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字宝》是唐人编纂的一部小型方言俚语辞书.本文作者发现,其中的一部分俚语在当代晋南方言里仍有很强的生命力.通过它们的现代语义,可以对其在中古时代的意义获得更加准确的理解,也可对这些俚语产生的方言区域产生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潘光哲 《安徽史学》2021,(1):112-119
胡适在1930年代参与北京大学的改革,引起了一系列纷争.特别是在1934年因北大国文系教授林损"请辞",竟让胡适集谤汇讥.事实上,胡适透过具体建制里的人事择汰以推动中国现代科学及学术之发展,固有争议,却是理有应然.  相似文献   
6.
宋代西北地区有着大面积的森林资源,盛产优质木料和竹子。宋政府对林木的开发十分重视,建国伊始即将重点放在西北地区,设置了都木务等许多专门机构和采造等专业采伐的部队,并采取多种方式从民间大量收购、调拨木料,以满足官方的需要。宋代西北地区的林木业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大作用。西北地区的优质木料及其巨额利润,导致了官私之间垄断与反垄断的斗争,许多权贵违禁私贩西北木材,引起一系列犯罪案件。  相似文献   
7.
"一片福州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代史。"每一天,位于福州市中心的三坊七巷都是人潮如织。徜徉在幽深的坊间巷里,人们沉醉于"明清建筑博物馆"雕梁画栋的精美绝伦,惊叹于这里走出了林则徐、严复、沈葆桢、陈宝琛、林觉民、冰心等灿若繁星的风流人物当人们在感悟着福州厚重的历史、感喟于"海滨邹鲁"悠久灿烂的文化时,不一定会想  相似文献   
8.
2015年5月13日,自治区残联召开《新疆通志·残疾人事业志》(以下简称《残疾人事业志》)编纂工作启动会。自治区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周俊林,自治区地方志编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廖运建分别作重要讲话。周俊林首先代表自治区残联党组、理事会对与会者表示热烈欢迎,对参加会议的自治区地方志编委会的领导、专家及民政厅志书编纂工作专家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会上,周俊林要求,要充分认识编纂《残疾人事业志》的重要意义。他说:《残疾人事业志》是全面系统记述自治区残疾人事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  相似文献   
9.
关于《诗经·鄘风·墙有茨》中“冓”字的训诂,历来众说纷纭。但近年来不少有关“冓”字字形的古文字资料和上孔子诗论》的出土,为解决此问题提供了线索。从《诗经·墙有茨》形成时代“冓”字字形构造出发,结合上博简《孔子诗论》关于诗义的论述,可以判断“冓”字确应为“室”义。  相似文献   
10.
沈崇二三事     
赖晨 《文史春秋》2015,(2):27-29
68年前轰动一时的北平"沈崇案"的事件主角——沈崇因病于2014年12月11日去世,享年87岁。沈崇(1927—2014),又名沈峻,福州人,是清代名臣沈葆桢的曾孙女,翻译家林纾(林琴南)的外孙女。1927年,沈崇出生于江苏镇江,其父沈劭当时30多岁,正在镇江市盖桥梁、修铁路。沈劭因为搞工程建设,到处跑,小沈崇便去了上海寄居姑姑家,在上海念小学。姑姑喜欢女儿,特别疼侄女沈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