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鸦片战争前在华西人与对华战争舆论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1830年前后中英之间冲突的演进,来华西人群体对广州贸易体制愈益不满,逐渐产生了对华武力强制的舆论。西人先后在广州发行了一批英文报刊,作为舆论阵地,在1830年代初期提出对华武力威慑,迫使清政府废除广州体制、实现对华自由贸易的主张。1834年律劳卑事件后,这种主张发展为对华战争的舆论。在西人内部,武力威慑论和对华战争论都曾引起争论,部分西人反对这种依恃武力改变对华关系的观点。1837年英人几种关于对华关系的小册子出版后,来华西人分别在其报刊上提出对华关系的武力强迫论、商业交往论和宗教改善论。但在1837—1838年的兴泰行商欠案发生后,西人普遍不满广东当局对此案的解决,对华战争渐成为其一致主张。  相似文献   
2.
宋德星 《世界历史》2000,2(5):25-33
朝鲜战争后,在中美处于准战争的状态下,艾森豪威尔政府对华采取极端的“战争边缘”(brinkmanship)政策。一时间,战争的阴霾笼罩在东亚上空。本主要分析了艾森豪威尔政府提出对华“战争边缘”政策的背景,指出在艾森豪威尔“大平衡”思想和杜勒斯“不对称反应”(asymmetrical response)理论的指导下,为实现以最小的代价获取对华最大限度的威慑和防止东亚小国与中国联盟进而破坏远东力量均势这两大战略目标,“战争边缘”政策包括了“边缘  相似文献   
3.
以前所未有的海防危机为背景兴起的晚清军事自强运动,其切入点和主要内容即为创办新式海军海防。初建之现代化海军及其远航训练,不仅为保护海外华侨创造了较为有利的条件,也强化了清政府保护海外华侨的意识。由此决定了晚清海军护商护侨从间接到直接的实践路径,巡护区域主要在华侨相对集中的东南亚和美洲,行动方式则为配合外交的军舰非战争运用。晚清海军的护商护侨行动虽然大多效果不彰,基本上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但其意义不可低估,留给后世的思考亦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