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惜抱轩书录》为清代著名学者姚鼐所撰的四库提要初稿集,从其提要稿被《四库全书总目》采弃的情况中能充分地看出,姚鼐与当时的《四库全书总目》总纂官在学术观点上存在着一定的分歧,清代的汉宋学术之争由此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2.
姚鼐与汉学     
本文试对姚鼐的学术思想作出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评价.姚鼐对汉学有批判有吸收;姚鼐与戴震的关系既有"交相师"的一面,也有学术交锋、敌对诋毁的一面;姚鼐中年告退的深层原因是为了捍卫所守之道,为了心中所安.  相似文献   
3.
周中明 《古籍研究》2002,(4):113-119,127
“对待人民的态度如何,在历史上有无进步意义”,这是我们评价古代作家作品最重要的一个标准。姚鼐作为桐城派的集大成者,不只其作品在历史上曾有过“为天下之至美”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即使以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也可见其不只有受“封建正统观念’’牢笼的一面,更有和当权的封建统治者相矛盾的一面。尽管其运用的思想武器,主要还是传统的儒家仁政理想,但其文章的主要思想倾向,毕竟不是歌颂封建统治如何美好,  相似文献   
4.
姚鼐是清代桐城派的集大成者。虽以诗文名天下,却在所作笔记、传记以及文集中,蕴含了丰富的史学思想。纵观姚鼐的史学思想,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讲天命、更重人事的天人观;信以传信、疑以传疑的直书观;为人物立传"当以贤能"的史传原则;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合一的史学方法论。  相似文献   
5.
卢坡  江小角 《文献》2023,(1):169-184+2
姚鼐部分手稿流传于亲友弟子间,因手稿的书法与学术价值而被珍藏。陈用光颇为留意姚鼐信札的收藏,装潢成十册,并邀法式善、英和、王芑孙、鲍桂星等人题识;姚鼐次子姚师古将姚鼐家书汇编为二册,乞管同题识,邓廷桢等二十七人观览记名,倪道杰作跋述其购此手稿且拟付诸景印;此外,另有零散姚鼐手稿为马其昶、沈曾植、姚豫等收藏,吴汝纶、范当世、姚永概等人为之赋诗题跋。如上题识虽多为附骥之作,但因载有姚鼐古文及书法等方面的评论,为姚鼐研究提供新的材料,亦为探究桐城派传衍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周中明 《古籍研究》2003,(3):100-104
如果确实如某些学所说:“姚鼐的学、学术活动完全符合清廷思想化政策”,那么,姚鼐岂不就是个对清廷唯命是从的应声虫,“和统治一鼻孔出气”的传声筒,为维护封建统治效劳的奴才么?然而,据笔对姚鼐作品的认真解读,却发现尽管姚鼐的思想体系仍属于封建主义的范畴,但他却毕竟是个对清廷越来越具有离心倾向的疏离,是个对自我的主体性和个性自由的热烈追求,是个敢于正视和反映现实的学家。不信,请看事实。  相似文献   
7.
清代著名文学家,桐城派文学大师姚鼐一生与南京结下了深厚的渊源。自乾隆五十五年(1790)到嘉庆二十年(1815)病逝,其间,他一直任南京钟山书院山长(钟山书院遗址在今杨公井白下会堂附近)。  相似文献   
8.
9.
10.
黄湛 《文献》2020,(2):148-160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清刘宝楠辑抄本《清芬外集》中,有乾嘉时期重要学者如姚鼐、任大椿、李惇、翁方纲、卢文弨等人致刘台拱函,未收入诸家文集,亦不见于刘氏遗书。其内容除告知近况和寒暄之辞外,还涉及古籍校勘和经典研究的具体问题。文章对诸函写作时间及内容进行考证,并考察了刘氏与诸人交往论学之始末。在此基础上,结合清中期考证学思潮及汉宋之争的学术背景,可分析相关学人的治学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