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早期全真道利用方技传教,王重阳师徒为自己制作了许多神异,以此吸引韦来。利用方技的行为遭到教外人士的抨击,也在教内引发争议。有入主张少用方技,也有人以释家的权智说为利用方技、制作神异辩护。1258年第一次僧道辩论以後,全真道自称为老子之道的惟一继承人,掩饰自己利用方技的行为,大力进行宣传。後人不察,遂以为早期全真道不尚符筱斋醮,不施方技。及至近代,全真道研究向政治视角偏移,早期全真人物被称为“忠义”、“遗民”、“民族之救星”,这些说法既与史实不符,也损害了学术研究应有的实事求是精神。  相似文献   
2.
学潮与教授:抗战前后政治与学术互动的一个考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抗战时期,昆明获“民主堡垒”的美誉与中国高等学府之南迁自有关系,但若把民主、自由思想在联大等大学中的成长壮大,完全归结于自由主义、中间势力的影响,或者中共地下活动的发展,显然不全面。国民党在校园的活动,特别是一些学术活动十分活跃,其目的虽在“党化”校园,但也使不同政治色彩的教授参与其中。教授中间的左、中、右三派曾和平共处,交往频繁。随着内战的全面爆发,国民党对学界的政策,从笼络转向高压,惨案迭次发生,左、中、右三派的重叠交叉不复存在。从抗战后期教授、学生和政府之间的三角互动中已可见国民党败势之端倪。  相似文献   
3.
战时大学校园中的国民党:以西南联大为中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抗战时期,大学校园既是国共较量的重要舞台,也是国民党内不同派系角逐的场所。学界分合的背后,除了政治理念的明争,亦有派系因素的潜存。学界与执政当局的关系,在紧张和对峙的既有认知之外,更有亲近与同情的面向。战时大学党部中,西南联大区党部办得最具声色,约半数教授加入了国民党。但联大同时也包容其他党派的教授与学生。联大教授群是一个多元分化的群体,其中既有闻一多那样的“民主斗士”,亦有姚从吾这样的“坚贞党员”。正是不同党派知识精英在西南联大的共存和共处,才建构起这座极具包容性的“民主堡垒”。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