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六月十一日帖》是元代著名文人黄溍传世墨迹中的唯一单帖。但因同黄氏其他题跋文稿书法不类,致使专家怀疑此帖非黄溍书。本文从文字内容和书法风格两方面论证此帖为黄溍书,上款德懋即赵孟(兆页)代笔人章德懋,元人中只有黄溍与之交厚。比较黄氏其他题跋可知,这些所谓黄氏手笔,竟各不相同。不足以之否定此帖。而徐一夔《始丰稿》中黄氏弟子王祎所说黄氏有代笔的记载则揭示了黄氏题跋文稿各不相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正"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夏天,夏天,真的来了!我盼望已久的夏天,真的来了,伴随着太阳,潇洒地走来了。可我盼望并不只是单纯的夏天,而是夏天美丽的荷塘。早晨,我总会6点多钟起来,小跑着去公园的荷塘看荷花,还没到荷花池旁边,就闻到一股沁人心脾的荷花香,虽然不是很香,淡淡的,一点儿也不冲鼻子,闻起来却总让人心旷神怡,全身舒畅。我把  相似文献   
3.
孙叔敖作为楚庄王时期的令尹,王室世族显贵,不可能是期思县内的平民百姓,《荀子》等称其为期思之人,当与其先辈的封地食邑在期思一带有关。孙叔敖后人受封之寝丘,在淮河以北的今安徽省临泉县一带,早期文献有明确的记载。唐宋以来,许多文献不辨南北朝时期固始县的沿革变化和治所迁移,将古寝丘定于后来的固始县(即今河南固始县)境内,不足为信。传世《楚相孙叔敖碑》,内容存在明显的矛盾和混淆,并非东汉时期的原作,应是南北朝后期至隋唐期间的续刻或拟托,不能作为古寝丘在今河南固始县一带的论据。  相似文献   
4.
北魏前期实行五等爵制度.在五等爵中,王爵为最高等级的爵位.当时国家封授诸王,实行虚封制,即受封诸王并不领有食邑.可是,北魏国家对一些诸王的虚封地,仍可能实行改封.这种做法,是与提高或降低诸王的地位相联系的.对于继承诸王爵位的始藩王虚封地的改封,则是他们地位低于始封王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5.
李怀俊 《沧桑》2013,(2):43-44
唐李渊是今河津市僧楼镇李家堡李氏的始迁祖。隋大业十一年(615),李渊率族众扎营龙门县汾阳地(今河津市僧楼镇)一带,将家安置在后土庙背后(今僧楼镇李家堡李家庙巷),翌年(616),李渊任太原留守,其子在龙门一带招贤纳士,网罗英豪。李渊驾崩后,李世民在僧楼为其父建寝庙(李家堡李家庙),史称唐高祖庙。  相似文献   
6.
“世家”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家”——世世永祭之庙。西周以来,礼制规定诸侯五庙——始祖庙、高祖庙、曾祖庙、祖庙、父庙。后四者为亲庙,前一庙为始庙。亲庙每世一迁,四世之后即行毁轶,不再祭祀;而始庙则世世永祭,因此得称“世家”。孔子受世世祭祀、陈涉被明令置守冢三十家,因此他们均享有世世永祭之庙,他们都被列入了“世家”。  相似文献   
7.
展淼 《中华遗产》2018,(9):52-61
一句“王侯将相实有种乎”如同哨响,令权柄在草莽与权贵中接力。王朝与国家纷纷登场,这天下的主人总有故乡,那天下的名字从何处来呢?西周分封,方国林立。今天的商丘,曾是当时的宋国。  相似文献   
8.
《诗经》是儒家进行德教的一个基本典籍,诗是与乐相伴而生的,乐是来配合咏诗的,但是经过大浪淘沙,《诗经》流传了下来,然而《乐经》不见踪影。四始在"孔子诗论"和"毛诗大序"中顺序的不同,引起了我们对孔子教授过程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一、关于古徐国 夏禹王时,伯夷因为辅佐大禹治水有功,他的儿子若木受封于徐。《尚书.禹贡》说:"海,岱及淮惟徐州。"《徐偃王志》说:"若木事夏后氏,是始封于徐,是始主淮夷。"《史记.周本纪》说:"召公为保,周公为师,东伐淮夷,残奄,迁其君薄姑。"集解郑玄曰:"奄国在淮夷之北"。  相似文献   
10.
“始作俑”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代学对孔子所说的“始作俑,其无后乎”这句话的诠释都与孔子的思想相抵牾,也不合于历史真实。根据对考古材料、古字材料的分析,结合献,我们对该句重新作出解释,认为“俑”之本义当是杀人以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