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灵善 《沧桑》2015,(2):47-53
隋朝短祚而亡,本文拟从隋朝与山西的关系这一全新角度探析隋之兴亡。建立隋朝的杨坚,与山西渊源极深,杨氏的祖先就出自山西。在隋朝建立过程中,杨坚深谙天下安危系于并州,在篡周过程中争取到并州总管李穆归附,对消除敌对势力起了关键作用。隋开国初年,隋文帝推行宗王出镇制度,命亲信皇子出任并州总管,控制这一"天下精兵处"。隋炀帝在位期间曾三次巡游山西,这与其控制山西的方略改变有莫大关系,第三次巡幸遭遇"雁门之变",隋炀帝不得不委派干将镇御山西,其人正是日后推翻隋统治的李渊父子。山西与隋朝兴衰实有深厚渊源。  相似文献   
2.
《贵阳文史》2015,(1):27
<正>11月25日,环贵州高速公路南部黔东南、黔西南、黔南三州段正式开工建设。环贵州高速公路建成后,将与周边广西、湖南、重庆、四川、云南等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形成23个高速公路出省通道、73个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出省通道。预计2018年实现全线贯通。  相似文献   
3.
八旗索伦的编旗设佐早在其南迁内徙之前即已开始进行。八旗索伦旗佐组织的编设有一个发展过程,从清太宗崇德年间开始至清世宗雍正年间一直没有停止过,其旗佐组织的编设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并有如下几种不同的情况:南迁之前索伦牛录的编设、顺治初年南迁之后布特哈八旗佐领的编设、黑龙江将军设镇后驻防八旗佐领的编设。清政府八旗索伦编旗设佐,其根本原因主要是考虑清朝北部边疆防务的需要,以及八旗索伦精于骑射、骁勇善战的民族特点。清政府对八旗索伦大规模的编旗设佐、实行八旗制度,不仅对清朝巩固和稳定东北边疆并防范沙俄侵略有着现实意义,而且对清代八旗索伦的历史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达斡尔人是契丹族后裔.辽亡后,达斡尔人辗转迁徙到东北黑龙江地区,居住在外兴安岭以南至黑龙江北岸河谷地带,与俄罗斯比邻.清太祖时期,清太宗时期,清世祖时期和清圣祖时期达斡尔人分批先后入旗,并成为一支舍生忘死的王牌,对外抗击入侵、对内平定叛乱.  相似文献   
5.
正下课了,我拿出小说,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忽然,一个小东西掉进了我的颈子。我暗叫一声不妙,就听见一个声音道:"哎哟,不好,兰天羽的颈子里掉进小虫子啦!"抬头一看,此人正是我的死对头胡瑞熙,只见他一脸幸灾乐祸的表情,想来不会有错。别人原来都站在我旁边,现在听他这么一说,"呼啦"一下全跑得远远的,生怕这小虫会飞,飞到他们身上就糟了。  相似文献   
6.
旗地是清代所特有的一种土地占有形态。作为畿辅重地,直隶旗地与清王朝统治的兴衰密切相关。本文首先对有清一代直隶旗地的产生与演变进行了梳理,接着对清中期以后日益严重的"旗民交产"现象进行了分析,并最终指出私有化是旗地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7.
鄂伦春自治旗的地质遗迹主要是稀有性的火山景观,另外兼有冰川和火成岩洞穴,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和观赏价值,对广大公众有强烈的旅游吸引力,这是地质遗迹保护和开发的重要基础。火山及其地貌景观,尤其是第四纪更新世以来的火山遗迹,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和旅游观赏价值,已得到国内外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地球科学家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8.
2013年7月,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与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的考古队对黑龙江省富裕县富海镇大泉子村的依克明安旗(简称依旗)遗迹展开考古调查,基本确定了依旗遗迹的类型和分布位置。依旗遗址由旗府遗址、大智寺遗址等组成,本次重点调查了旗府、大智寺遗址的位置。旗府内发现了三处岗楼遗迹和武库弹药,大智寺遗址出土了1件鎏金镂空铜饰、3件铜油灯等遗物。此外,在遗址周边还发现了铁马镫、大型石座与抱鼓石、门枕石、清末地面勘界石碑等。遗址年代为清末、民国时期。  相似文献   
9.
未必阳山天下穷,英州穷到骨中空。郡官见怨无供给,支与真阳数石峰。 这是号称诚斋野客的南宋大诗人杨万里乘船经过英州(今粤北英德市)真阳峡而写的诗。为国家最大丛书《四库全书》之《诚斋集》卷十八《南海集》四《出真阳峡》10首七绝诗中最后一首。据《诚斋集》中的《南海集》,计写英州的诗有34首,其中写真阳峡的有17首,除《出真阳峡》外,尚有《过真阳峡》七绝6首,《真阳峡》七古1首。有这么多首诗表现真阳峡,可见杨万里出入真阳峡多、认识多、感受也多。  相似文献   
10.
在白云山公园索道之下的山腰、千尺嶝中段之侧,有一座戴鸿慈墓,被定为广州市重点保护文物.墓主为何许人也?他是清朝的高官——戴鸿慈。有清一代,粤人以尚书入军机、任协办大学士者.只戴鸿慈一人而已。戴鸿慈以身居封建王朝高层的官员.是个终身从政而具有忧患意识的开明知识分子。受时代影响,他虽不象康南海那样在中国维新的历史上领风骚,但作为封建士大夫之一员,享有“知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