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19世纪末20世纪初奕劻外交活动真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外交矛盾交织.庆亲王奕劻以皇族特殊身份进入中央政权,执掌军政外交,参与处理清廷与义和团、八国联军进犯北京和列强签订<辛丑议和条约>等.从中看出奕劻外交中的特点及经验教训,将给人们以启迪.  相似文献   
2.
迄今对奕劻的研究总体上仍较薄弱,研究论著不过30种,数量少而内容单调,且观点大多一致。作为晚清最显赫的权贵之一,奕劻长期被学术界脸谱化。奕劻作为清末三大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之一,在清末曾总揽内政外交大权,为显赫一时的满清权贵,与晚清的政治走向关联甚要。研究他的所思所想,并尽可能接近历史真实,对于更准确地理解清王朝败亡的原因等问题不无意义。  相似文献   
3.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外交矛盾交织。庆亲王奕勖以皇族特殊身份进入中央政权,执掌军政外交,参与处理清廷与义和团、八国联军进犯北京和列强签订《辛丑议和条约》等。从中看出奕勖外交中的特点及经验教训,将给人们以启迪。  相似文献   
4.
在庚辛议和过程中,奕劻因西人所重而得以与李鸿章同列全权大臣,以宗室懿亲临危受命,驰赴京师,整顿京师秩序,晤商各国公使,筹备议和。在议和交涉中,西人挟势凌压,使全权大臣并无多少斡旋余地。虽然大局难挽,但关系宗社安危,心余力绌的奕劻仍在"惩凶"、"赔款"等条目上有所争取,尤其是在中俄专约问题上,更是力陈己见。纵观奕劻在议和中的表现,虽无可圈可点之处,但也堪称历任其难,始终以维护宗庙社稷、祖宗基业为宗旨。  相似文献   
5.
6.
孔祥吉先生在《张之洞与清末立宪别论》一文中提出,根据新发现的史料,张之洞在光绪三十三年被慈禧召见时曾主张立即实行立宪政治,并认为张是敦促慈禧推行立宪政治的重要人物。这一论断值得商榷。从张之洞平生为人处世的哲学来看,他一向圆滑佞巧,不太可能与慈禧大唱反调。因此,该文的史料来源《八月初七日张之洞入京奏对大略》一文的真实性值得怀疑。从张之洞对立宪的一贯表现来看,他始终持一种消极保守的态度,不太可能发生突变。孔先生认为张之洞对开设议院持积极态度的另一重要证据,是光绪三十四年奕劻向慈禧呈递的一条密折,然而细察该密折的内容,张之洞并未主张速开议院。  相似文献   
7.
孔祥吉先生大作《奕劻在义和团运动中的庐山真面目》披露庚子召见单,据此质疑学界关于奕劻对义和团持反对立场的既有认知为“误读”,并认为奕劻、载漪处于“同一阵营”,而慈禧在用人态度上亲奕劻而疏荣禄.上述论断皆有可商之处.在政治史研究中对单件史料的解读,应避免脱离语境的字义推演或过度诠释,而尽量把历史文本放回时间脉络中来做处理,注意其与前后左右史事的关联;为了表述条理化,对政治人物或派系进行命名、定义是必要的,但应避免对其做本质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奕劻在甲午期间提出群臣集议,并参与群臣集议、附和集议的结论。但是他亦有自己的主见,即主张和议。在甲午战局未明朗时,他坚持有条件地和议;甲午战局不利于清延时,他又主张放弃原先的条件,甚至可以出让土地,以求和议。不过,他在战争期间也支持筹饷、购买军火、军舰,并两次自请统兵出征。他在甲午的主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清廷的最终决策,也影响了前方督兵作战的督抚们的决定,带来观望的消极影响,最终对甲午战局也产生影响,使得清延处于不利的位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