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孙正荃 《文史天地》2006,(10):21-26
他因为胡风而坐过国民党的牢,同样因为胡风,建国后他又坐了牢。坐牢并没有改变他的性格,他毕生追求的是『努力把「人」字写得端正些』。这就是贾植芳,一个有着自由人格的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2.
“如果你不相信上帝,今晚之后你就相信了!”《听海之心》在莫斯科契诃夫艺术节上演后,当地剧院总监曾在后台啧啧赞叹。  相似文献   
3.
徐若仪 《神州》2011,(3):6-6,8
契诃夫是十九世纪俄罗斯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之一,在他构筑的戏剧世界中他创造了一种新的戏剧风格.他在平凡的现实生活中发现了存在于人类精神中的戏剧性.将舞台上的戏剧事件生活化。在他的剧本中我们看不到曲折离奇的情节,而是感受到丰富的潜台词和浓郁的抒情意味。  相似文献   
4.
田智 《环球人物》2013,(27):82-83
2013年10月10日晚19点,诺贝尔文学奖公布,获奖者是加拿大女作家爱丽丝·门罗。对中国读者来说,在此之前,爱丽丝·门罗这个名字相对还比较小众;今天之后,她会跟诺贝尔文学奖殿堂里的其他大师一样,走进大多数中国读者的视野。  相似文献   
5.
从“先锋派”到《甄嬛传》,从老戏骨到新导演,51岁这一年,他在新片《第十一回》中致敬剧场和舞台陈建斌从酒店的房间走出来,接受这一天的最后一家媒体专访。从早到晚的采访车轮战把他折腾得够呛,每一次钴辘碾过,都得回屋缓几分钟,再出来继续说话。  相似文献   
6.
杜高 《炎黄春秋》2012,(10):65-67,94
由哈维尔想起了王正2011年12月18日,哈维尔辞世的噩耗传出,不仅使捷克和欧洲沉浸在一片哀痛之中,中国的《南方周末》也在22日以整版篇幅刊载了悼念他的文章:《剧作家哈维尔,谢幕了》。哈维尔的价值正日益为世人所认识。说来很巧,21年前的1990年12月18日这一  相似文献   
7.
村上春树《1Q84》Bookl中,深绘里在天百家借宿那晚,天吾读书给她听,选的恰好是契诃夫的《萨哈林旅行记》:粗壮矮小的吉利亚克人是萨哈林岛上的原住民,他们从不洗脸,身上散发着恶臭。本性却不好战.不喜欢争论。他们坚持自己的生活方式,即便是在马路已铺好的地方,他们照旧在密林中寻找道路,似乎这样才能明确自身存在的意义。寻找自身存在的意义,正是《萨哈林旅行记》的主旨。  相似文献   
8.
黄今 《南方人物周刊》2012,(34):101-101
这回,老导演林兆华把契诃夫的两出短剧搬上舞台,《天鹅之歌》是契河夫从未在中国舞台上演过的作品,而《论烟草有害》是中戏台词课的范本,两个都是数干字的短剧本。  相似文献   
9.
19世纪的俄国文坛是一片星光璀璨的天空。在这个灾难深重的时代,果戈里和契诃夫作为俄罗斯民族优秀的代表作家,在不同的时期共同地向我们展示了贯穿在他们作品中幽默的讽刺艺术,仿佛一把利刃,深深地刺向俄国黑暗的封建统治和社会腐朽,但同时,我们又可以体味到作家笔下深沉的忧患和悲凉,那是对民族的深深的爱,在这一点上两位作家可谓不谋而合。本文试分别以他们的《外套》和《套中人》为例对他们进行比较研究,探求在运用讽刺艺术上两人的异同,并尝试以此为突破口,分析两人各具特色的精神主旨和创作特色,以聆听他们共同为俄罗斯民族奏响的一曲含泪带笑的人生悲歌。  相似文献   
10.
2006年8月6日上午9:20左右,王元化接到妻子张可去世的消息。一个多月后,他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采访前与先生说定,只谈张可。时间:2006年9月11日下午地点:庆余别墅210房她很朴素,不喜欢修饰人物周刊:您第一次见到张可先生是什么时候?王元化:1938年的春天还是秋天我记不得了,但那个地厅我还记得。那时候我在平津流亡同学会,做一些联系文艺界的工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