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篇
  免费   0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句丽好太王碑立碑于晋义熙十年(公元4 14年) ,其碑文是研究我国东北地区古代史和东北亚古代史的重要史料。多年来,有关此碑的研究一直是东北亚地区中、日、韩、朝各国古代史学界十分关注的课题。笔者最近在北京新发现了一种好太王碑早期墨本,经初步研究,确认此本即是1884年苏州文人李鸿裔赠给清光绪朝工部尚书潘祖荫的早期摹拓本。该本是目前已知有年次记录的最早的好太王碑墨本。该本上所附四份题跋还为今天的好太王碑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研究信息。  相似文献   
2.
庄丽娜 《南方文物》2023,(1):109-118
顺山集文化分布在淮河中游的东部地区,顺山集、韩井和雪南遗址为三处具有代表性的遗址。顺山集遗址的遗存可以分成三期,其中第三期文化遗存较前两期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有研究者提出应该属于两种不同的考古学文化。这种情况也出现于韩井遗址和雪南遗址,本文通过梳理了这三处遗址的材料,从聚落格局、生业经济、陶器、生产工具等方面的比较,总结出各遗址体现出的在二期和三期发生的具体的变化,并结合环境考古相关的证据,试图探讨这些变化发生的性质和原因。  相似文献   
3.
刘长 《南方文物》2023,(1):244-251
2007年,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配合粤西南的洛湛铁路岑(溪)茂(名)段建设的抢救性发掘中发现了一批极具特色的遗存,年代为南朝至唐代,学界常称之为“俚人文化”遗存。长期以来,学界未对此类遗存予以足够关注,本文拟在以往发现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笔者所见新材料,试就此类遗存的文化特征、命名、分布范围、分期年代等问题提出一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世说新语·德行》中有这样一则: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这条不长,却出现了5个人,需要先梳理一下人物关系。  相似文献   
5.
牛庄城是鞍山地区历史悠久,闻名遐迩的古城镇。早在三国时期,牛庄便以便利的水陆交通条件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明清时期演化成为繁盛一时的"水陆商埠"。在嘉庆、道光时期,又成为"东北第一大港",聚集了来自河北、山东、山西、河南一带的商人,沟通了区域经济的发展。牛庄太平桥的兴建是与牛庄的繁荣分不开的,据文献和历史遗迹考证,太平桥应修建于清代道光年间,距今有160多年的历史。太平桥的建立,同时为牛庄古城的经济繁荣做出了特殊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6.
沈崇二三事     
赖晨 《文史春秋》2015,(2):27-29
68年前轰动一时的北平"沈崇案"的事件主角——沈崇因病于2014年12月11日去世,享年87岁。沈崇(1927—2014),又名沈峻,福州人,是清代名臣沈葆桢的曾孙女,翻译家林纾(林琴南)的外孙女。1927年,沈崇出生于江苏镇江,其父沈劭当时30多岁,正在镇江市盖桥梁、修铁路。沈劭因为搞工程建设,到处跑,小沈崇便去了上海寄居姑姑家,在上海念小学。姑姑喜欢女儿,特别疼侄女沈崇。  相似文献   
7.
8.
随着经济的发展,粗放式的旅游发展模式已经不再满足当前的旅游资源开发需求,根据旅游区的具体情况细化发展,实现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是旅游业发展的大趋势。南沙湖景区对于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旅游业发展来说是不可或缺的旅游资源。本文通过分析南沙湖景区的旅游现状,发现其存在旅游资源发展模式粗放不细化、旅游资源整合程度低、没有特色的旅游形象等问题,针对性提出一系列南沙湖景区旅游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刘俨 《丝绸之路》2022,(2):124-132
南石崖地区建筑形制统一、功能明显,是人类为居住而在崖壁上开凿修建的建筑,具有明显的崖居特征。南石崖崖居群可以直观地了解明、清到民国时期当地人民的生存状态,也为研究该时期的泾川人民的社会生活提供了重要的佐证。  相似文献   
10.
盘庚迁都新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民 《史学月刊》2001,(2):16-21
盘庚迁殷,以往大多数学者认为是自奄迁于今之安阳洹南之殷墟,即今之小屯村一带.然而在今之洹南的考古发掘中,很难找到盘庚、小辛、小乙三王时期的文化遗存和遗物.随着考古发掘的扩大和发展,我们认为,盘庚始迁为漳南洹北的殷墟,历经小辛、小乙时期,至武丁时,都城稍稍南移,遂移至今洹南殷墟.盘庚始迁之漳南洹北,文献上称之为漳南之商丘,又可称亳、称殷.它与洹南之殷墟合则称之为殷(后世称之为殷墟),析则分别称亳与殷.由于盘庚、小辛、小乙居洹北仅二十多年,析称的史实遂被“二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都“的记载所湮没,致使人们忽略了盘庚始迁的这段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