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钧永 《新疆钱币》2002,(3):39-39,42
陀拔里斯坦(Tabaristan,或译为太伯里斯坦),地处今伊朗高原北缘的厄尔布尔士山脉与里海南沿之间。在公元651年前曾是波斯萨珊王朝的附庸国。公元638年,阿拉伯帝国(大食)便开始发动征服波斯的战争,奥斯曼哈里发在位(公元644-656年)之初,波斯已基本上在阿拉伯军队的控制之下。公元651年,萨珊王朝的末代国王耶泽提格三世被杀,萨珊王朝灭亡,波斯地区便成了阿拉伯帝国的领土。  相似文献   
2.
太伯、仲雍“奔荆蛮”的地望为今江苏江阴,具体地点为花山和佘城,佘城为太伯所筑,并可能是吴最初的立国地。  相似文献   
3.
王冰 《东南文化》2008,(3):50-55
本文通过对宜侯矢簋铭文中“王卜于宜,入社南乡”之旬的全新考订,结合滕虎簋“虎”字与前贤所释“虞”字结体基本一致之比较,以及对西周初地缘政治形势的分析,考证宜侯矢原封虎侯,不属吴君世系,其迁封之邑为邳县北之祖。  相似文献   
4.
商周之际,地处关中周原(今陕西宝鸡岐山扶风一带)的周人一支,由太伯、仲雍率领,长途跋涉到达吴地,史称“太伯奔吴”。从唐人之说,吴在今无锡梅村一带。传说太伯在梅里开凿沟渠,后人称为太(泰)伯渎(伯渎河、伯渎港)。太伯渎为梅里一带沟通水道,全长约87里。后人考证,其线路是以梅村为中心,西北经太伯桥通往无锡,东南经鸿山通往苏州,民国著名水利专家武同举认为,这是中国最古的运河。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宜候■簋铭文中"王卜于宜,入社南乡"之句的全新考订,结合滕虎簋"虎"字与前贤所释"虞"字结体基本一致之比较,以及对西周初地缘政治形势的分析,考证宜侯矢原封虎侯,不属吴君世系,其迁封之邑为邳县北之祖。  相似文献   
6.
遥远的盐渎     
盐渎,一个有些陌生又仿佛久远的名字,然而它恰恰是盐城的乳名。渎,谓之沟河。盐渎,顾名思义即为盐河。沿着这条跨越时空的河流溯水缓缓而行,那浓郁的地域文化气息扑面而来。2200多年前的一场“鸿门宴”,让我们认识了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他就是项伯。当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时,项伯乃拔剑助舞,以掩护刘邦,终使刘邦摆脱了这场危机。以后刘邦坐了天下,未忘项伯救驾之功,赐其为刘姓,并封为射阳侯。其领地即为古射阳县境。数十年后,射阳东部地区划出单独建县,这便是盐渎县,时间为西汉元狩四年,即公元前119年。盐渎是一个依托大海而生存的县,当时海洋…  相似文献   
7.
春秋时期,南方诸侯国吴、楚的边境线上,有一座小城,名叫卑梁(今江苏盱眙县东阳一带)。《史记·吴太伯世家》记载,卑梁城属于楚国管辖,周围生长着许多野生的桑树。平时,吴楚两国的居民都来采桑。公元前518年的一个春日,卑梁城内一伙村民气势汹汹地越过边境,来到吴国,四处打听一个吴国采桑女的住处。  相似文献   
8.
杨乃运  雷发林 《旅游》2005,(2):9-13
会有很多人,对阜城门内大街的历代帝王庙怀着浓浓的感情,作为文物点重新开发以前,它曾是159中学,一茬一茬的159中学学生把特别美好的一段青春留在了那里。对历代帝王庙念念不忘,总想回历代帝王庙再逛逛的我的一个朋友并不是前159中学学生,他只是凑巧路过那,偷偷溜进去,一下子就被那饱经沧桑的宏伟建筑美俘虏了。被美击倒,被美俘虏了的情感和思绪是很苦的,可能跟热恋中的相思者差不多,我想。于是他就残忍地把那种情绪传染给我,让我和他一起承受。历代帝王庙就是这样进入我的脑海,并在寒冷的2005年1月8日走进我的视野。  相似文献   
9.
刘钊 《文献》2020,(1):9-19
《吴越春秋·吴太伯传》"吾以伯长居国,绝嗣者也,其当有封者,吴仲也,故自号勾吴,非其方乎?"一段文意存在着疑难,不易理解。以往的注释和翻译大都有问题。其实句中"绝嗣者也"的"绝"字应该是"继"字之讹。句中"吾以伯长居国,继嗣者也"是用太伯在周的身份,即以"继嗣者"扣合"勾吴"的"勾(句)"的通假字"后",而"其当有封者,吴仲也"是用应该接受分封的吴仲的名字中的"吴"字扣合"勾吴"的"吴"。  相似文献   
10.
程浩 《文献》2020,(1):20-32
清华简《郑武夫人规孺子》中的边父,从人物行迹与名字关系来看,或即庄公时期的重臣公子吕。《郑文公问太伯》中的太伯,行辈为文公叔伯、身份为小宗宗主,比照史料对郑国前期公族的记载,其人为公子吕之孙、公孙阏之子的可能性比较大。公孙阏、太伯以及同篇的堵之俞弥一脉,皆因公孙阏之字"子堵"而为郑国堵氏。《良臣》、《子产》中的周之遗老与子产师辅,也大都见于文献。"桑丘仲文"或为"乘丘仲文"之讹,乃是以鲁地乘丘为氏。"杜逝"即"杜泄",曾为鲁叔孙氏之宰。"子剌"虽未见于经传,但从近出的青铜器铭文来看,其为郑庄公之裔孙,同时也是郑国列氏的先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