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0篇
  免费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174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0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阙形龛是汉地工匠对佛教艺术进行改造的一次尝试。由于西王母图像和佛教图像长期存在互动关系,是汉代工匠改造佛教艺术的出发点,因此如果追溯其源头,西王母图像成为此文讨论的切入点。通过对汉画中"西王母+双阙"模式和佛教艺术中"补处菩萨+阙形龛"模式的图像与意涵的比较、巴蜀与河西之间的交通以及河西地区天堂观念的考察,此文推断阙形龛的创意应该是来自四川地区汉画中的"西王母+双阙"模式。  相似文献   
2.
3.
夏之雨     
正有人说夏天是美丽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有人说夏天是热闹的,"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人说夏天是忙碌的,"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而我却认为夏天是淘气的,像个小孩子,说变脸就变脸。瞧,早晨还是骄阳似火,不到中午,天气就异常闷热起来。紧接着,狂风大作,黑云翻墨……突然,一道闪电划破长空,像一条发狂的巨龙,狂舞着,嘶叫着。刹那间,豆大的雨点打落下来,屋顶上,窗户  相似文献   
4.
吴逊 《旅游纵览》2023,(2):73-75
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时代,任何个人或组织都只有通过不断学习、不断努力、不断创新才能在这个时代谋求发展。溶洞旅游景区也面临着人才的竞争。本文以“喀斯特地质博物馆”——九洞天景区为例,归纳分析其历史遗留、景区现状、生态环境、人力资源四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通过建立VR深度学习-AR增强实践的学习型组织提升景区管理水平,加强生态保护理念,最终以景区淡旺季考评机制检验该学习型组织的构建对员工的学习和实践作用。  相似文献   
5.
子弹库帛书《四时》中的四时神名应释为“青[阳]■”“未〈朱〉明■”“翏黄难”“■(湛)墨■”,与《尔雅·释天》的“青阳”“朱明”“白藏”“玄英”当属同一系统。它们源于天象,在神祇系统中当属“天神”,且已具有明显的阴阳五行色彩。以《吕氏春秋》等为代表的“句芒”“祝融”“蓐收”“玄冥”“后土”本是五行的职司之神(五官),也是“五祀”的祭祀对象,应属“地祇”。随着阴阳五行学说的发展,作为“地祇”的“五官”通过五行与四时相配的方式,实现了向四时神性质的转化,并藉由《吕氏春秋》等文献的广为流传,逐渐被认为是四时的正神。因此,目前文献中所见的四时神,究其来源当有“天神”和“地祇”两系之分。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及移动终端的迅速普及,新媒体时代到来,人们获取信息、传播信息变得快速、简单,对各行各业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对于旅游产业来说,最明显的影响就是为其提供了更为便捷有效的宣传方式。在此背景下,文章首先阐述新媒体营销概念,其次分析新媒体在景区宣传营销中的应用,最后指出沂蒙山银座天蒙旅游区新媒体营销体系建设情况和运行保障,并提出沂蒙山银座天蒙旅游区新媒体营销体系优化建议,以期促进当地旅游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提升,精神文化需求增加,相关人员也进行了文化内容的制作试图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有一些人将目光聚焦在现存的历史文化遗产上,在对现存历史文化遗产进行研究的基础上了解那个年代的文化及人们的习惯。天梯山石窟素有石窟鼻祖之称,历史悠久,其壁画研究价值极高。它是石窟艺术的发源地,也是我国开凿最早的石窟之一,它的存在价值和历史价值都有待开发。文章就以天梯山石窟的北魏壁画的发展历史作为切入点,从天梯山石窟的现存壁画中了解以天梯山石窟的壁画为代表的北魏壁画的艺术特征和文化内涵,结合大量的文献参考以及相关的实践经验给从事艺术方面的、想了解北魏壁画的人员一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常青 《故宫博物院院刊》2023,(11):32-51+147-148
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良侯店石窟有大窟(第1窟)一所、小窟(第2、第3窟)二所及摩崖造像若干。大窟约开凿于北魏文成帝和平年间(460-465)至太和十年(486)改制之前,下限可至太和十七年(493)迁都洛阳之前。大窟外的三所小龛也大约雕刻于5世纪下半叶。窟内有坐佛六尊,为表现过去世的六佛,其造像风格和北魏首都平城附近的云冈石窟第一、二期相似,主要受印度与中亚风格的影响。大窟形制具有独特之处,留有现存最早的规整倒凹字形坛,为研究山西地区北魏中期石窟的发展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但因资料的缺乏,其渊源还有待研究。第2窟约开凿在7世纪下半叶,为唐代流行的倒凹字形佛坛窟,其形制与造像风格受到长安与洛阳的影响。第3窟约是北齐作品。  相似文献   
9.
洛汭地带河南龙山与二里头文化遗存调查#5洛汭地带河南龙山与二里头文化遗存调查河南省社科院河洛文化研究所河南省巩义市文物保护管理所1992年5月,河南省社科院河洛文化研究所与巩义市文管所,联合对洛地带进行了考古调查。洛,位于巩义市东北部,即黄河与洛水汇流...  相似文献   
10.
位于四川省阆中市的大像山石窟,主要开凿于中晚唐和宋代,明清时期也有少量开凿。现有37龛,以方形龛、外方内圆拱形龛及圆拱形龛为主,方形龛最为多见。龛楣大多无装饰,雕刻简单。题材主要有弥勒佛、七佛、千佛、观音、天王、力士、经幢及舍利塔等。造像组合较少,以单身造像为多。阆中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大像山石窟兼具广元、巴中两地石窟的特点,其丰富的内容为巴蜀佛教石窟寺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