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西晋大都督考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设置大都督,最早是在魏明帝太和四年。西晋禅代魏后,仍然设置大都督。但这时设置的大都督,一般说来,出于两种目的:一是西晋国家以征讨为目的而设置大都督;二是西晋国家为尊崇重臣而设置大都督大都督的设置,在这时已失去独立性。它经常与“八公”、将军和都督诸州军事等重要职官一同授予重臣。尽管如此,大都督仍然起到统帅征讨军和加重重臣地位的作用。只是到西晋末年,由于皇权的衰徽,才使国家设置的大都督的这些作用明显削弱了。  相似文献   
2.
正东晋孝武帝太元八年(383)前秦与东晋的淝水之战中,为了安定军心,司徒、征讨大都督谢安通过与"玄"围棋来显示他的超群镇定。《晋书·谢安传》:"(苻)坚后率众,号百万,次于淮肥,京师震恐。加安征讨大都督。玄入问计,安夷然无惧色,答曰:‘已别有旨。’既而  相似文献   
3.
《宁安县志》中提到的"勿汗州兼三王大都督"印和《渤海国志长编》中提到的"渤海大王"印是两方同渤海历史与考古有关的官印。关于"渤海大王"印,金毓黻已在《静晤室日记》中明确承认其是一方金代"省弹压印"的误传,显然"渤海大王"印并不存在;而"勿汗州兼三王大都督"印,也仅见于出土与传世的记录。在其真实性没有得到确切考证之前,我们对这两方印是否为渤海官印还须持审慎态度。  相似文献   
4.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后,全国各地纷纷响应,不少省份先后独立,直隶也接连出现了滦州兵变和燕晋联军。但是,11月7日凌晨,燕晋联军大都督吴禄贞在石家庄火车站被杀,由于此案一直未见分晓,所以成为名副其实的双重"无头案",至今莫衷一是。重重迷雾笼罩之下,真实情况又是怎样的?详情请阅《吴禄贞殉难之谜探析》一文。  相似文献   
5.
周游 《文史天地》2014,(6):47-51
正杨素(544—606年),字处道,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杨素少时颇有大志,不拘小节。他的从叔祖、北魏尚书仆射杨宽"深异之",常常对子孙说:"处道当逸群绝伦,非常之器,非汝曹所逮也。"(《隋书·杨素列传》)杨素曾被北周权臣宇文护引为中外记室,又转礼曹,加大都督。武成二年(560年),宇文护毒死周明帝宇文毓,立大司空、鲁国公宇文邕为帝,仍掌朝政。建德元年(572年),宇文邕诛杀宇文护,开始亲自处  相似文献   
6.
东魏、北齐时期,国家设置"道"作为大都督、临时行台和地方化的稳定行台的活动区域的规定.但是,随着东魏、北齐国家军事征讨制度的改变,逐渐取消了大都督和临时行台的设置.在这个过程中,"道"与地方化的稳定行台成为固定的结合,因此,"道"成为地方化的稳定行台区的代称.这种"道",实际上,是东魏、北齐国家控制地方的重要军政区域,在对外实行军事防御以及保证国内统治秩序的稳定上,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