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早在80年代末,就拜读过《昆明大观楼长联作者质疑》一文,当时只觉得是好发奇想,出语惊人,但并未在意,没想到事隔十多年,又有人通过旅游读物或撰写《昆明大观楼长联作者考辨》,将旧事重提,分别对《长联》的著作权问题大作翻案文章,认为长联的  相似文献   
2.
何疑之有     
陶诗云:“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赵鸿逵先生的“昆明大观楼长联作者质疑”是一篇为曲靖孙先生冒认长联著作权的奇文,而且此文一经发表,便似乎已经定鼎,《新编曲靖风物志》根据“质疑”,再加一段“长联的思想脉络问题”便逮作断论:“由上可知,大观楼长联当为曲靖孙髯翁之作。”这样的奇文,难道还不值得“共欣赏”吗?但赵先生颇为虚心,他只是说“如果以上质疑有一定道理的话,这种历史造成的误会,应该是予与澄清的时候了。”“澄清”  相似文献   
3.
刘裕黑 《南方文物》2006,(3):140-141
江西省高安市有两处风景名胜点,即吴有训科教馆和大观楼。科教馆里陈列有吴有训的“博士匾”。大观楼有“状元台”,“状元台”与“博士匾”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状元台”究竟为何物,这还得从头说起:吴有训还在六七岁时,他的父母请了一位私塾先生吴起瑞专门教吴有训读“三字经  相似文献   
4.
继《大观楼长联汉英句法结构对比》之后,这篇文章仍以大观楼长联汉语原文为基础,从汉英修辞语言学角度,分析和归纳原文与译文之间、三篇译文之间修辞的共性和差异,表明1、大观楼长联诗译“意合”包含意义和修辞两个内容;2、其诗译文达到“意合”需译文意义和修辞与原文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5.
孙髯翁轶事     
孙髯翁(1711-1773),字颐庵,号髯翁,昆明人。清朝文学家,滇南名士,著名的昆明大观楼长联作者。万树梅花-布衣孙髯翁出生在陕西省三原县,还在襁褓之中时,其父就在李白成的起义军中,因战功卓著升为军校。后来随孙可望到云南,于明朝灭亡后流寓昆明。孙髯翁稍长,就读私塾,聪慧异  相似文献   
6.
大观楼长联文体对仗工整,上下联形意融合。这篇文章首次从汉英对比分析的角度,以三篇译文为基础,在汉英句法结构(形合)方面,分析原文与译文之间、三篇译文相互之间的共性和差异,讲述句法结构角度下的大观楼长联译文“形合”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7.
大观楼位于宜宾市城中心,其原为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的谯楼,明末城楼毁于兵灾,仅存城台.清康熙年间(1662 ~1722年)重建,乾隆甲中年(1764年)再次被火焚,次年由叙州托隆主持重建,且增高一楼,楼成始名大观楼,并留存至夸.现为四川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