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中英两军的火炮主要都是17世纪以来欧洲普遍采用的前装滑膛炮,其内装火药都是黑火药,这种基本的技术原理决定了中英火炮从质的意义上讲,还属于同一技术时代的产品。但是,因工业革命发生与否的影响,此时的英军火炮从数量意义上讲,在其设计思想、炮身材质、铸造工艺、弹药质量、火炮射程、舰炮品质、火炮机动性、射击精度和射速等技术关键之处优于清军火炮。这些技术关键之处,显现了中英双方火炮技术的巨大差距。  相似文献   
2.
这是中国火器史上最为纠结的一段历史。中国是火药和火器的故乡,但明朝时却要花尽心思偷学、引进两方的火炮。中国人曾经无比迷恋、呼为神器的“红夷大炮”真的能挽救国家于危亡吗?历史证明,明朝的城池大多是被他们自己引进的大炮轰开的.红夷大炮竟是“误国的利器”?  相似文献   
3.
刘澍 《文史博览》2013,(1):66-67
荒唐的武器:大炮可做鱼缸用 鸦片战争时期,清军还在用刀、矛、弓箭等冷兵器,火器不过是用火绳点放的鸟枪、抬枪。而英军普遍用步枪,大炮则打霰弹、开花弹,杀伤力强。清军水师战船多为木船,吨位小,载炮少,加上偷工减料,与英舰自然不在一个重量级别上。  相似文献   
4.
与死磕派学者不同,以敢言著称的“葛大炮”有其批评底线和方式:他能放出被管理者重视的“大炮”,并产生效果。  相似文献   
5.
张昌华 《文史博览》2006,(11):40-42
读者一瞥“傅斯年”三个字,马上想到他的绰号“傅大胖子”或“傅大炮”。此言诚哉。前者肖其形,后者攫其神。傅斯年矮而胖,腰滚肚圆,“滚”到几近与裤长等比;“五四”运动中他作为北大学生领袖,示威时扛着大旗走在队列前首。二十多年后他敢在皇亲国戚头上动土,公然在报端抨击贪污、腐败的宋子文、孔祥熙;当胡适垂青某个官位时,他致信提请他注意自己的“名节”,说蒋介石拉胡做官是“借重先生,全为大粪堆上插一朵花”。世人公认,他是那个年代唯一一个敢在老蒋面前跷着二郎腿说话的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6.
辛亥革命海军起义,我曾亲身参与其事,光阴易逝,兹就回忆,记述如次。(一) 晚清海军,有大小舰艇40余只,分为巡洋、长江两个舰队。巡洋舰队以海圻、海容、海琛、海筹、建威、通济、飞鹰、联鲸、舞凤等舰及湖鹗、湖鹏等四鱼雷艇组成。海圻最大,有4300余吨,英国船厂制造,有二十一生的大炮。其次是海容、海琛、海筹三只姊妹舰,都是2900余吨,德国船厂制造,有十五生的大炮,  相似文献   
7.
在讨论军事技术的发展及使用时,尤其是在早期近代(early modern era),人们对于中华帝国的评价历来很低。人们认为,西欧诸国经历了十六至十八世纪的所谓军事革命,能够运用先进的技术和战术,从而在全世界殖民拓土,而东方专制主义的中国和奥斯曼帝国被认为技术落后、制度僵化,结果,终  相似文献   
8.
明天启六年(1626),明军在宁远城头重创努尔哈赤军队的红夷大炮是谁铸造的?努尔哈赤是被谁打死的?这两大历史疑问一直是学界争论不休的话题。2005年,福建石狮市博物馆从民间收集到一块明代兵部尚书黄克缵为其堂兄黄克立撰写  相似文献   
9.
余良明 《炎黄春秋》2009,(10):53-55
在福建厦门的胡里山炮台上,至今保存着一尊一百多年前从欧洲引进的巨型大炮,它就是“世界现存十九世纪制造的最大、结构最完整的后膛海岸炮”——“克虏伯”大炮。据说它已载人“吉尼斯之最”。福建电视台曾经以它为线索制作了一部专题片《春秋克虏伯》,详细介绍了它的来龙去脉。笔者有感于它的沧桑身世,于是重游炮台。  相似文献   
10.
莫斯科凯旋门,与巴黎凯旋门建于同一个时代,一座用熔化了的法军大炮修建而成的纪念碑,见证了拿破仑从辉煌走向失败的历程……博罗季诺战役油画,长115米,宽15米的宏篇巨作,真实地描绘了1812年俄罗斯人民抗击侵略者的战争场面……那次战争早已尘封在历史的记忆里,目睹那些真实的历史证据,和我一起追寻历史的足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