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汤威 《文物》2012,(1):82-84
1987年9月,文物工作者在河南郑州密县(今新密市)新砦遗址采集到一枚陶铃[1],现陈列展出于郑州市博物馆。该陶铃为泥质,器表灰黑色,陶胎较厚。俯视呈桂叶形,平顶,铃壁较直,自上而下稍外侈,无底中空,底口略大于顶部。陶铃顶部沿长轴方向,有两个不规则的圆形穿孔。顶部散刻斜线纹,四周侧壁刻划叶脉纹。高4.3厘米,顶部长10.6、宽4.3厘米,底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郑州大河村》提供的第三、四期遗存中涉及彩陶标本的层位关系,将该遗址的秦王寨文化彩陶分为五个发展阶段。通过对图案及构图的解析,分析了秦王寨彩陶风格的形成,进而探讨秦王寨彩陶的渊源与流变,及其与周边彩陶文化可能存在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高粱(Sorghum bicolor)是禾本科植物的一个种,是非洲特有的植物并最早在乍得-苏丹地区得以驯化[1]。中国史前时期是否存在高粱一直是一桩疑案。很多争论是基于对古文献中若干文字是否为高粱的诠释,但也有10余处考古遗址确曾报道发现高粱遗存,年代从新石器时代一直延续到唐代[2]  相似文献   
4.
"仰韶文化"首次由安特生在仰韶村发现后,经过调查、发掘,他将以仰韶村为代表的一类遗存称之为"仰韶期"。从此"仰韶文化"成为中国新石器研究的热点。新中国成立后发现的大量新石器遗存都被冠以仰韶文化。1980年代,部分学者提出"仰韶时期"这一概念,其时间跨度大约为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000年,将此前在"仰韶文化"这一概念下的"仰韶文化诸类型"称之为文化,如后冈一期文化、庙底沟文化、半坡文化等。本文仍采用"仰韶文化"这一概念来泛指此前被称之为仰韶文化的诸多遗存。经过几十年的调查、发  相似文献   
5.
6.
7.
赵春青  邵天伟  金彩霞  江旭 《考古》2012,(4):14-35,97,101
站马屯西遗址位于郑州市十八里河镇站马屯村西南,北距郑州市区约5公里。一条被当地人称为干沟(河)的古河道,自西南向流向东北,将站马屯村一分为二(图一)。1984年,河南省文物研究所等曾在村东区发掘,出土的主要遗存属龙山文化和东周时期[1]。因南水北调工程的主干渠从该遗址西部经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