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21年10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十四五"全国清洁生产推行方案》提出,到2025年,清洁生产推行制度体系基本建立,工业领域清洁生产全面推行,重点行业主要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明显降低,要求突出做好工业清洁生产[1].本文通过对一些清洁生产典型案例的分析,从产业结构组成、优化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2.
李放 《南方文物》2002,(1):107-108
瓷器,由于其质易碎,故而是物中最难以保存的一种,瓷器,又由于成型的可塑和釉色的变化,故而在物中又是最为多样的一种;因此,瓷器对于收藏而言,既有担忧之感又有钟爱之情。笔在一藏家处得见一件影青釉九联瓷瓶。这件瓶,由九瓶相联而成,体不大,却抢人人眼;器不艳,则引人注目(图见封面)。此器胎质洁白细腻,并以一略高、体量略大之瓶为中,周围以八瓶而环绕之。居中  相似文献   
3.
曾一耀 《神州》2013,(3):19-19
"中庸"在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化里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中庸》中讲到:"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而谈到所说的"致中和",我们首先要探讨"诚"及其与"中庸"的关系。"尽其心者,知其性也,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1]这句话中提到了一个"诚"与  相似文献   
4.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有一张松风琴,上有中和琴室印。中和琴室是荷兰汉学家高罗佩的书斋名,高氏曾于抗战中任荷兰驻华大使馆一等秘书,在重庆生活了三年,与重庆琴人往来密切。此琴当年由高罗佩赠送给杨少五,与今存荷兰的另一张高罗佩琴为姊妹琴,是见证中荷文化交流的重要文物。  相似文献   
5.
黄茜茜 《收藏家》2022,(10):93-98
中和韶乐源于中国古代雅乐,明清两朝用于祭祀、朝会、宴飨等场合,融礼、乐、歌、舞为一体。孔子评价:“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纵之纯如,皦如也,绎如也,以成。”赞韶乐五音齐奏,首尾和谐一致,符合孔子所推崇的音乐美学思想。康熙六年(1667)颁中和韶乐于太学,全乐四曲六奏,乐章均以“平”字命名。雍正六年(1728)在《大义觉迷录》中载:“若夫本朝,自关外创业以来,存仁义之心,行仁义之政,即古昔之贤君令主,亦罕能与我朝伦比。且自入中国,已八十余年。敷猷布教,礼乐昌明,政事文学之盛,灿然备举,而犹得谓为异类禽兽乎?”  相似文献   
6.
光绪通宝背千字钱,以其多样的版别和浓厚的化趣味性,一直深受古钱爱好的喜爱。除开常见的宝泉,宝源局和云南宝云,宝东局以外,传世还有一种铸局的光绪千字钱极为稀见,而且泉谱资料也少有记载一这便是宝津局千字钱。  相似文献   
7.
孙召华 《故宫博物院院刊》2020,(4):16-33+107-108
编钟是清宫规制最高之礼乐——中和韶乐的重器,是天地尊神和帝后至尊身份的象征。没有编钟等乐器,则清宫典礼无所附丽而成其礼。为了谋求礼制完备和统治的合法性,满族入关建立的清朝,在承袭明朝宫廷礼乐及乐器的基础上,康熙和乾隆祖孙更不惜重金改制和添制了大量形制不一的编钟,最终做到各坛庙宫殿专属专用。本文通过细致爬梳清会典、实录以及造办处档案等,将文献与现存编钟实物相互印证,考察了有清一代宫廷编钟制作的过程及其背后的统治观念。  相似文献   
8.
<正>《考古》2015年5/6号100多年后,小镇古尔尼亚(Gournia)的发现再次改写了这座岛屿的过去。古尔尼亚遗址位于克里特岛东端。该岛是希腊第一大岛、地中海第五大岛屿,东西跨度约160英里。岛屿中部南北长37英里。全岛地貌多样,高山、峡谷、洞穴、高原、沙滩……皆被爱琴海所环绕。克里特岛位于三个大陆的交界处,从公元前第三千纪起,迈锡尼、古罗马、拜占庭、威尼斯、奥斯曼,以及希特勒第三帝国先后将其纳入版图,视之为财富。而克里特岛的第一个伟大文明是米诺斯文明。1900年,英国考古学家阿瑟·埃文思(Arthur Evans)爵士已开始在克里特  相似文献   
9.
孟庆重 《收藏家》2016,(7):68-72
地毯的使用在中国由来已久,根据现有考古发现,2000多年前地毯便从西域逐渐传入中原。由于其柔软舒适、防冷隔潮的特点,加之编织技艺精湛、图案丰富,很长时间地毯一直属于上层社会追求的奢侈物品。白居易在《红线毯》中的"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便讽刺了当时为讨好皇帝不遗余力织造地毯的情况,但从另一面也能看出当时人们对于精美地毯的崇尚之风。  相似文献   
10.
奚文骏 《收藏家》2022,(7):15-24
本文首先通过对史料的研究,提出康熙十年烧造祭器的背景是该年康熙帝首次东巡祭祖的需要,通过分析嘉靖和乾隆两朝的皇家祭器得出康熙十年所烧祭器可能的样貌,研究认定南京博物院所藏的一件康熙娇黄釉暗刻龙纹盘就是康熙十年所烧祭器的标准器,最后提出这次烧造应是宫廷委托民间窑场完成的,最有可能的承担者就是“瞻公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