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速记工作者的殊荣   在第一次全国文代会上,毛泽东主席接见文艺工作者时,摄影记者拍摄的灯光十分耀眼,影响了速记人员的工作.毛主席见此情景,停下讲话对记者们说:"请你们靠后一些,不要影响速记人员的工作."有一次,周恩来总理接见外宾,服务员把速记人员的座位安排在门口.……  相似文献   
2.
迟婴 《文史博览》2008,(2):15-18
1972年秋,一支由17人组成的罗马尼亚私人旅游团悄然来到中国首都北京,进行为期7天的旅游。这是中国自"文化大革命"以来允许进入大陆地区进行私人旅游人数最多的一个外国团队。由于"文革"而造成的多年闭塞,以及当时国际国内形势的现状,这支来自巴尔干半岛的旅游团意外遭到了中国民众的"围攻",从而惊动了当时的中央文革小组和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本文向读者朋友披露的正是这一鲜为人知的内幕……  相似文献   
3.
蒋本良 《百年潮》2010,(1):64-66
20世纪60年代,我进入外交部苏欧司工作,并有幸成为毛泽东、周恩来等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的主要罗马尼亚文翻译之一。我在给毛泽东作翻译的工作接触中,感受最深刻的是他那种“来如泰山,去如清风”的谈话风格。他始终以战略全局为重,不以一时一事为转移,以自己的言行充分体现了当年给邓小平的赠言:柔中寓刚,绵里藏针。外面和气一点,内部是钢铁公司。  相似文献   
4.
雷颐 《湖南文史》2011,(4):60-60
1972年年初,中美关系开始“解冻”,与此前的“全封闭”相比,越来越多的外国记者、国际友人进入中国大陆。  相似文献   
5.
王凡 《文史博览》2005,(2):36-40
随着新中国的成长壮大,各国宾客来访、苏联专家来华工作的情况渐渐多了起来,由此产生了一项新的保卫工作——外宾警卫,这项工作由政保一队来担任。  相似文献   
6.
廉正保 《纵横》2014,(4):46-50
回答别人答不出的问题,受到周总理表扬有一段时间,周总理几乎每天会见外宾。根据礼宾司安排,我每天随同做速记记录。会见经常安排在晚上10时以后进行,待会见结束,我回到家里已是深夜一二点,第二天早晨8时还得上班,整理谈话记录。整理记录可是一件繁重的劳动,记录一个小时,需花三四个小时进行整理。周总理会见外宾一般要谈一两个小时,有时更长。  相似文献   
7.
邬吉成同志是山西省神池县人,从晋绥边区到延安,从延安到西柏坡,从西柏坡到北京,可以说邬老的一生没有离开过中央核心保卫工作的岗位。他曾担任毛泽东主席的随身警卫,并担任过中央警卫团副团长,从事了大量鲜为人知而又神秘的高层外事工作。  相似文献   
8.
1950年,我17岁时进入共青团武汉市委工作,至1962年调离。13年中,主要是做青年、学生外宾的接待工作。现就回忆所及,对当期团市委的外宾接待工作作些叙述。  相似文献   
9.
赵芸非 《纵横》2013,(1):31-32
20世纪70年代,我在担任交通部公安局(当时交通部由铁道、交通、邮电三部合并而成)局长期间,曾多次负责周总理陪外宾出访乘坐专列,包括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墨西哥总统埃切维里亚以及朝鲜金日成主席等专列的安全警卫工作。  相似文献   
10.
树军 《文史博览》2006,(4):23-23
钓鱼台拿什么来招待外宾.这对于局外人来说是一个谜,对于总厨师长来说,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中国是一个很讲究饮食文化的国家,来访的外宾既要享受中国特色的饮食文化.又要保持他们的民族特色。调剂好子,会让外宾眉开眼笑;调剂不好.将造成国际影响。从这一点上也证明:外交无小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