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博物馆的与公众的关系自博物馆诞生之初就影响这博物馆的发展。本文从西方博物馆发展史的角度来论述这一重要关系的演变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把博物馆与公众的关系演变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私人秘藏阶段,社会上层开放阶段,社会公众开放阶段和博物馆发展外化阶段。  相似文献   
2.
中国历来是很重视音乐的,古代圣人将“礼”和“乐”相提并论,认为“乐”是“礼”的外化形成,可以育人之性情,荡涤人心的邪秽,感化人的思想,规范人的行为。孔子云:“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又云:“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  相似文献   
3.
峻冰 《巴蜀史志》2022,(3):124-127
克莱夫·贝尔在《艺术》一书中认为“一切视觉艺术的共同性质”是“有意味的形式(significant form)”,其标识任何艺术都是创作主体按照审美的规律和形式法则对物质世界和情感世界合情合理的把握。若不限于视觉艺术,而是扩及所有艺术形式(包括文学),也不啻注目于形式——因形式与内容往往是不可分的(形式常内孕为内容,内容也常外化于形式),那即可把这一许是艺术(尤其是优秀的艺术品)共有的“有意味”的观念,援用于对苗勇所著《晏阳初》的审视上:注目其文体、思想,抑或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