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Shalu Monastery i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Tibetan Buddhist monasteries and is seated in Gyatso Shong Township of Shigatse Municipality in the Tibet Autonomous Region.The monastery is rich in murals that total over a thousand square meters in wall space,putting on display a fine example of Tibetan Buddhist mural art from the Yuan dynasty.  相似文献   
2.
3.
夏鲁三部曲     
凡是到过后藏夏鲁寺的人,无不被夏鲁寺恢弘独特的庙堂建筑,以及精美绝伦的壁画艺术所折服。但是当你稍做休息,走入寺旁的夏鲁村时,那些残垣断壁也会使人为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沧桑变化而感慨万分。  相似文献   
4.
藏传佛教美术中多闻子图像及其信仰——以夏鲁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文“多闻子”(rnam tos sras)是梵文Vaisravana的意译,汉传佛教音译作“毗沙门”.因多作为天王之一,又常意译为“毗沙门天王”或“多闻天王”.一、汉、藏文经典中的多闻子多闻天王来自欲界六天之四王天,《立世阿毗昙论》卷四载:由乾陀山有两顶,中间为毗沙门国.西晋译经《阿育王譬喻经》(Asokāvadāna)提到,多闻子被派往印度北方护持三宝之法宝(Dharma).由于护持佛法有功,被佛祖释迦牟尼赋予“长生、财富、健康、快乐、荣誉”.他时常守护道场,听闻佛法,故称遍闻或多闻[1].有关天王或多闻天王信仰的较早汉、藏译经典不少于三、四十部[2 ];其中最早专门提及多闻子信仰的应为《大吉义神咒经》.据此判断,多闻子崇拜应在5世纪中期以后才出现在佛教经典中;而多闻子形象可能略早于此在印度祭祀仪式中已出现.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藏区南部夏鲁寺集会殿门廊中,带有宋元时期舞台布景效果的龙凤戏珠纹图画,认为这是自13世纪以来,随着西藏贵族与元代朝廷政治关系的建立而来的汉地艺术影响的一个独特案例。作者将这种影响置于元朝政府与西藏的政治关系,以及尼泊尔纽瓦尔艺术风格的强大影响共同构成的特定的文化情境之下,且重点分析了绘于夏鲁寺早期整个门廊北壁带有汉地风格的壁画。  相似文献   
6.
自80年代至今,笔者先后造访后藏名刹夏鲁寺不下二十回。佛家有“不三宿桑下”之说,是惟恐出家人对旧情旧物生出眷念之心,有碍修行。毋庸讳言,我等对夏鲁寺确实是深怀感念之心,其中包括对寺僧的平和善助,和寺内绘画雕刻艺术美的纯正地道,以及对那集藏汉风格于一身,别具一格的寺体建筑本身。  相似文献   
7.
夏鲁寺壁画     
《中国西藏》2015,(3):92-92
夏鲁寺位于西藏日喀则地区,系夏鲁派主寺。最早由介尊·喜饶琼乃大师于11世纪中叶修建,在元代经历了3次不同规模的修葺和扩建,才形成今天夏鲁寺寺院建筑格局。寺内壁画系元代藏传佛教壁画艺术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8.
藏事宝典     
《中国西藏》2010,(4):88-89
夏鲁寺 夏鲁寺在西藏日喀则市境内,位于市驻地东南、甲措雄乡的一个山坳里,距日喀则市26公里,是藏传佛教中较大的寺庙,也是藏传佛教夏鲁派的祖寺。  相似文献   
9.
文殊具密注疏作为《文殊真实名经》三大注疏(广、中、略)之一,自后弘期初传入藏地之后,成为修持《文殊真实名经》者不可或缺的辅助观想读本。本文结合早期藏文史料和佛教仪轨,讨论了嬉金刚《文殊真实名经》具密注疏在西藏的传入和翻译状况。通过聚焦修持文殊具密摄部族曼荼罗观想这一视觉图像构成和该图像在西藏的传存,辨析该传规在西藏的教派所属。  相似文献   
10.
在《元史》、《造像量度经》中对阿尼哥的评价较高,但现存能明确认定属于阿尼哥制作、具有"阿尼哥风格"的作品却几乎没有。本文通过比较世界各地保存的13世纪中期至14世纪上半叶制作的造像和绘画,考证出其中一些作品具有"阿尼哥风格"。阿尼哥风格是在纽瓦尔风格的基础上,融合波罗印度、西藏以及汉地本土的因素,由阿尼哥及其工作团队共同创造而形成,具有独特的波罗风格与"藏式元代"风格相结合的特点。从萨迦寺经大都到夏鲁寺,阿尼哥风格在"尼藏"和"藏汉"之间形成了一个完美的传播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