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998、2007和2010年,山西省夏县在基建和农业生产过程中先后发现了4座砖室墓(图一),其中有宋代纪年墓1座,金代墓3座,墓葬结构各具特色,现分别简报如下一、上牛宋墓1998年4月14日,水头镇上牛村村民在建房取土时破坏了一座砖室墓,夏县博物馆立即派人前往进行了清理。此墓位于上牛村中西部的一个西高东低的土台上,坐北向南,方向170度。墓室的东壁及顶部遭到了破坏,破坏后的墓顶最高处距现地表  相似文献   
2.
乔云飞 《文物世界》2013,(1):25-27,13
禹王城遗址位于夏县西北鸣条山麓,是第三批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禹王城为春秋战国时期魏国都城安邑,秦汉的河东郡治。现存禹王城遗址城址分大、中、小三座,大城周长15公里,平面近似梯形。城内出土大量东周至汉代的遗物。  相似文献   
3.
江夏因夏水(汉水)而得名。 江夏建制很早,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于荆州之南郡部分置江夏郡,是汉高祖刘邦新建立的郡,辖十四县,所辖的沙羡县(今江夏区)是其中心,沙羡县县治涂口(今江夏区金口镇)是江夏区建制之始。晋太元三年(公元378年)沙羡县划入汝南县,属江夏郡。隋开皇九年  相似文献   
4.
山西夏县城北15公里的中条山下,青龙河畔,有一片神奇而令人向往的土地——东下冯遗址。这里曾经是4000年前夏代的先民们生产劳动,休养生息,缔造夏化的地方。自从河南二里头化经我国夏商周断代工程确定为夏化以后,作为我省的夏县东下冯遗址,多年来已被学术界公认为二里头化东下冯类型,从而使我们名正言顺地说,东下冯化类型就是夏化了。  相似文献   
5.
武昌老城 武汉三镇,武昌历史最为悠久,东汉末年,吴主孙权在今天的武昌蛇山(当时称江夏山)建城,名夏口,归属江夏郡,下辖涂口(今金口).隋文帝时,江夏郡改名为鄂州,属下的汝南县(今金口)则改名江夏县.清康熙时设武昌府,下辖江夏、武昌、咸宁、蒲圻、崇阳、兴国、大冶等十个县(其中江夏县下辖金口、纸坊、青山矶等五个镇).民国元年(1912年),废武昌府,改江夏县为武昌县,这样一来就出现了两个相邻的"武昌县".民国2年(1913年),东边的古武昌县改名寿昌县,第二年更名为鄂城县;西边的武昌县于1926年12月归定为省辖武昌市,1927年与省辖汉口市合并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直辖市--武汉市.  相似文献   
6.
武汉三镇,武昌历史最为悠久,东汉末年,吴主孙权在今天的武昌蛇山(当时称江夏山)建城,名夏口,归属江夏郡,下辖涂口(今金口)。隋文帝时,江夏郡改名为鄂州,属下的汝南县(今金口)则改名江夏县。清康熙时设武昌府,下辖江夏、武昌、咸宁、蒲圻、崇阳、兴国、大冶等十个县(其中江夏县下辖金口、纸坊、青山矶等五个镇)。民国元年(1912年),废武昌府,改江夏县为武昌县,  相似文献   
7.
仰望鸣条岗     
山西夏县涑水河畔的小晁村,一座高不过百米的峨嵋岭上,横亘一脊黄土岗丘,因风吹树枝发声而名之曰"鸣条岗"。岗上古柏森森,枝条繁茂,根扣大地,蔚为壮观。岗丘东起夏县,西接临猗,背稷山,带涑水,从古至今就是一块风水宝地,葬有酒仙杜康,纸圣蔡伦,史家司马光。一座巍巍的鸣条岗,引来千年络绎不绝的仰望。笔者长久地仰望着鸣条岗上的司马温公祠那座安放灵魂的建筑,红墙青瓦及古朴厚重的门扉袒露出斑驳的痕迹,诉说着  相似文献   
8.
李邕的祖籍江夏县考实--兼辨称其为江都人之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名的唐代书法家李邕(公元675~747年),曾任北海郡太守,世称李北海,是唐代鄂州江夏县人.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咸宁市咸安区都有其故居遗址.其父李善为〈选〉学宗师.然而各种辞书论至今仍然承袭两《唐书》之误,称其为扬州江都(今江苏省扬州市)人.这对于研究李邕及其父李善的学正确了解他们的家世和环境显然不利.爰是征引献,澄清事实,以冀有助于知人论世,并就教方家。  相似文献   
9.
7月7日,运城市二轮修志经验交流会在夏县召开。省市县志处处长马正英、副处长郝世文、市地方志办主任孙玉莲、夏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高小俊等省市县领导及十三个县(市、区)地方志编纂部门负责人5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市地方志办副主任宁雪瑞主持。会上,高小俊副县长发表了热情洋  相似文献   
10.
1986年.我应山西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负责人——屈毓秀研究员的邀请,参加山西社科院重点课题《山西抗战文学史》的著作。屈毓秀是位有才学的女士,有魄力,有凝聚力。我当时是太原师专中文系副教授,这个课题写作组有5人,我们系被聘请的有两位.另一位是尤敏副教授,还有两位是山西省文化厅戏剧研究所的研究员石绍勋先生、文研所研究员郭文瑞女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