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史天地》2014,(9):88-91
正在八年艰苦卓绝的全民族抗战中,中国共产党以及它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及民兵武装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本刊撷取部分珍贵的抗日老照片,就是要让国人牢记历史,尤其要采取一切必要手段粉碎日本复活军国主义的企图。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抗战爆发77周年的讲话中所说:"付出了巨大牺牲的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捍卫用鲜血和生命写下的历史。"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古埃及宗教文献《金字塔铭文》入手,解读复活仪式与古埃及王权观念的关系,探讨该仪式在古埃及人宗教与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金字塔铭文》及复活仪式的核心是奥赛里斯象征的国王,古埃及人以来世信仰巩固王权理念。此外,古埃及复活仪式不仅局限于丧葬活动,它也是新王国神庙日常礼拜中的重要仪式,复活仪式的普遍适用性反映了古埃及人以国王为核心、宇宙秩序更新的宗教观念及其现实的文化记忆传承。  相似文献   
3.
如今,很多90后对推理小说都是先知道柯南再知道柯南道尔了,好在BBC为我们献上了新版的3集迷你剧《神探夏洛克》(Sherlock).让千千万万福尔摩斯迷心中的圣地贝克街221B号再度梦回伦敦。  相似文献   
4.
尽有苍绿     
《贵阳文史》2013,(4):86-86
大暑炎,雨水暴炎炎烈日,暴雨倾城,一面炎蒸一面润土才换得草木葳蕤,才会绿得波澜壮阔大开大合,暗蕴复活的力量人生渡至苍绿,欲将创楚变安详,唯有心如莲花很喜欢张爱玲散文里那句"你尽有苍绿"。品味苍绿之意,想着大暑节气才真正是尽有苍绿。苍绿本意是含有光泽的深绿,我觉得苍绿还得再带些苍苍茫茫的气息,才更有辽远阔达蕴藉的  相似文献   
5.
王大为 《黑龙江史志》2013,(23):330-331
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公然违背国际公约,公然使用生物和化学武器。在哈尔滨设立了"731"细菌部队,在齐齐哈尔设立了"516"化学毒气部队,杀害中国军民,犯下了震惊世界的历史罪恶。  相似文献   
6.
路云亭 《民俗研究》2014,(4):107-117
红灯照组织是义和团运动时期特殊的女性群体,集合了多元的女性成色。红灯照的首领多从事过巫术或杂技表演活动,其在公共空间的表演带有炫技和表现性魅力涵义。红灯照中的个别首领和成员出身娼妓,妓优合流在红灯照系列人物里重新找到依据。红灯照尚艺妓之传统体现了对抗儒学体系的叛逆性。红灯照以杂技替代神话的做法,虽说还原了巫术与艺术的原始状态,却蒙蔽了当年的民众。红灯照的社会表演在此印证了女性以巫权来影响世界的事实,而误将社会表演当成真实历史则构成了红灯照及其观众群的双重的社会悲剧。  相似文献   
7.
徐元宫 《炎黄春秋》2014,(12):85-89
1958年,著名苏联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获诺贝尔文学奖,但作者Ъ.帕斯捷尔纳克却拒绝领奖。帕斯捷尔纳克为何拒领诺贝尔奖?俄罗斯档案文件的解密,使我们准确了解其真实原因有了可能。《日瓦戈医生》荣获诺贝尔文学奖Ъ.帕斯捷尔纳克,于1890年出生于莫斯科一个很有教养的家庭,父亲是一位曾经为托尔斯泰的《复活》作过插图的著名肖像画家,  相似文献   
8.
如今,皮影戏这个夹带着历史、哲学、世俗、伦理、审美等传统文化信息的古老剧种似乎已经成了明日黄花,各地得以保留下来的皮影戏随着时代的变革也渐渐失去了原有的光辉。然而代表江南皮影戏的海宁皮影,  相似文献   
9.
孙晓博 《神州》2012,(5):6-6
复活》是托尔斯泰耗时十年(1889—1899)六易其稿而成的一部伟大作品,其不仅是托尔斯泰本人创作的顶峰,而且也是世界文学之林不可多得的精品。笔者试图围绕着"复活"从两个角度切入《复活》的研究:其一,比照加拿大文学评论家弗莱所概括的《圣经》"U形"叙述结构,探析《复活》与之"同而不同"的复活框架与叙事模式;其二,探讨《复活》中的复活节日亦即探讨复活节在《复活》中的呈现状况、展现方式以及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杨飞 《湖南文史》2013,(5):5-10
1923年9月,日本发生了20世纪世界最大的地震灾害之一——关东大地震,这次里氏7.9级地震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骇人听闻。然而无数的死难并没有激发至善和大爱,而是让日本人深深感受到了国土狭小,资源贫乏,自然灾害频发所带来的生存恐惧。开拓安全的生存空间,日益上升为震后日本的全民意志。大震四年后的1927年,“东方会议”和“田中奏折”相继出台,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大洋彼岸、曾经给予他们无私援助的中国,不断制造事端甚至惨案:1928年5月,“济南惨案”发生,日军大肆屠杀我中国军民和外交人员;1931年9月,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抢占我东北三省;1937年7月,制造“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一头扎进军国主义侵华的不归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