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5篇
  免费   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宇宙  胡帆 《沧桑》2008,(3):157-158
中国现代化的进程需要回过头来到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儒学中寻求精神动力、寻找思想根源。但是,要解救中国文化的当今问题,仅靠儒学是乏力的。儒学必须接受和经历现代生活的冲刷淘洗,服从现代社会文化生态原则的约束。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谈其创造性的转换,以及儒学作为与现代异质的文化形态对现代社会所可能有的超越性的批判功能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车群 《民俗研究》2023,(1):117-129+159
儒学的建置化和民间化,即儒学作为中央集权制大一统王朝的国家意识形态,在地方社会完成一整套治理体系的构建,并向下渗透到民众日常生活的过程。对地方志中所载儒学物质载体的大数据分析表明,以嘉兴为代表的江南地区自宋代开启儒学建置化,至明清臻于完善。明清时期,儒学显著渗透到民众的日常生活中,表现为与个人道德规训、日常生活管理有关的物质载体大量增加。在实践层面,与儒学有关的信仰在地方官员的推动下,与佛、道、民间信仰展开了漫长的拉锯过程。  相似文献   
3.
杨园章 《民俗研究》2023,(1):100-110
14世纪下半叶,伴随元明易代而起的“重建礼制”运动,深刻影响了近世中国文化。欲了解此过程,除关注王朝的顶层设计外,还应从地方社会自身的逻辑出发理解明初礼俗改革。通过张廷芳家族祭礼改革,可以看到彼时泉州儒学的民间实践,它们与官方推崇和推行的理念不完全一致,其实质是使用本地儒学传统来凝聚乡族联盟成员的认同。从宋元到明清,泉州经历了从“文化多元”向“文化霸权”时代的转变。不过,作为官方意识形态的儒学在泉州的命运不是一个线性的“儒”进“佛”退的过程,泉州的“文化多元”始终以它特定的方式存在。  相似文献   
4.
欧阳渐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佛学大师,世人以其法相唯识学重之,自云学佛与他人异,每于“悲愤而后有学”。他继承杨仁山居士的事业,以注疏、校勘佛经和举办佛学教育为其志愿,创办“支那内学院”,影响极大;1921年在南京高师哲学研究会所作之讲演,比较全面集中地从认识论和宇宙观两方面通过批判哲学观点而阐述和发挥了自己的法相唯识学思想。大胆提出唯识、法相为两种学派的观点,尽管未能造成太大的影响,但所表现的不拘旧说、敢于创新的学风,则使他在佛学研究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相似文献   
5.
6.
新教非国教派是19世纪英国宗教多元化加速推进的主要力量之一,其自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初的发展壮大,为其积聚力量蓄势待发的重要阶段。整体而言,此一时期"不从国教派"呈快速扩展之势,但具体到不同教派,则情形有异,不可一概而论。作为一个整体的"不从国教派"之发展壮大的意义在于,它促进了以宗教平等为内容的"真正"宗教多元化时代的开启,进而深刻影响着维多利亚时代英国宗教进一步迈向平等化的进程;而"不从国教派"阵营内部的不同发展情形则表明,"不从国教派"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统一体,其内部诸教派各有所持,隐伏着相互矛盾、冲突乃至分裂的可能。"不从国教派"内部诸教派之间的差异及其所隐含的分化倾向,虽则不利于其力量整合,但同样暗合了宗教多元发展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用四个"基于"深刻论述了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的重要原因,揭示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十大成就高度总结了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迎来三个伟大飞跃;九条经验宣示了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重要讲话明确了改革开放的方向,规定了改革开放的保障条件,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检验标准,宣示了继续改革开放的信心和决心,是改革不停步、开放不止步的行动纲领和宣言书。  相似文献   
8.
赵亚川 《民俗研究》2024,(2):40-48+157-158
乡村文化治理受制于具体的时代、社会及经济情境等,是国家“治理术”之一环。连城铁家曾是地方上的显赫家族,拥有同当地土司相当的家寺、家庙,后由于历史原因全部被毁。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铁氏文化精英主动将宗族“复兴”的系列实践活动与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导向及主流价值观念相调适,官民双方的关系更多呈现为互相理解和求同存异,而非对立冲突。一场国家引导、民众主动迎合的文化治理在铁氏宗族的建构或复兴过程中得以实现。在此过程中,文化既是治理的对象、工具(手段),亦是目标,成了有效调节国家-社会关系的重要场域。  相似文献   
9.
有元一代,大量滇外人口涌入云南,当地居民开始大量接触、接受汉文化,还出现了一批僧徒出滇求学,与内地的文化交流致使云南文化由原来的少数民族文化为主转向汉文化为主,元代诗文中对这一变革有微观层面的反映。梳理元代涉滇诗文,可以看出变革的两个主要方面:一是由滇密占主流转变为滇密与汉传佛教并盛,二是儒学成为官方思想并兴起壮大。  相似文献   
10.
学术界近年来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研究呈现三大特点:一,“体验中的理解”,利用研究主客体在血脉、情感上的亲密关系,勉力进入先辈生存的精神家园,以理解他们的所思所言所行;二,“建构中的阐释”,力求在某种独特、精致的理论建构中提出假设,表达观点完成叙述;三,“批判中的反思”,通过广义上的学术批判,对古往今来的士之论士、儒之论儒、知识分子之论知识分子的成果进行反思。此外知识分子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也值得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