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唐霞 《文史天地》2006,(10):17-20
周素园是贵州的进步士绅,1936年以57岁高龄参加红军长征,历尽千辛万苦到达陕北,后又返回贵州从事统战工作。谨以此文,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  相似文献   
3.
廖华生 《安徽史学》2008,(1):104-115
发生在明清婺源的保龙诉讼,实质上是当地的士绅阶层在维护合邑公共利益的幌子下和开矿者对于地方公共资源的争夺,反映了士绅阶层建构和维护地方霸权的不懈努力.该事件说明,尽管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政治特权,士绅阶层的地方霸权仍然不断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挑战;为了实现自身的地方霸权,士绅阶层不但重视本阶层的高度整合,还需积极寻求和利用政治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4.
在清康熙年间的鲁中山区,作为国家代表的地方官以"六谕""上谕十六条"为依据积极推行乡约。与此同时,士绅阶层在其家乡的建设活动更为频繁,而且有将礼仪在乡间闾里进行推广的趋势。士绅阶层一方面受礼仪的教化,了解官方的话语;另一方面,除去士大夫的身份,他们又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熟知本乡的风土人情。因此,他们对礼俗的讨论,并非只停留在国家礼仪制度层面,而是多从本地乡里的实际风俗出发。国家和地方士绅在基层社会的礼俗教化,存在着权利的分享和边界。二者有所重叠,但彼此又存在着微妙的距离。  相似文献   
5.
在四川各地档案馆保存的大量晚清地方学务档案中,众多反映因捐施而引起纠纷的案例,向我们展示了乡村权力日常运作的真实图景。基层学绅在学事诉讼纠纷中扮演的角色,劝学所视学在学事纠纷裁判中的作用,地方官审断学事诉讼纠纷的取向,展示了士绅在参与政府现代化方案的过程中,自身的权力也得到伸张。他们通过参与地方学务与国家权力之间建立了更加密切的联系。这不仅对传统国家与地方关系,而且对地方社会权力构造的变化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7.
8.
管越 《沧桑》2013,(1):36-38
在中国传统的封建社会中有一个特殊的阶层,即士绅阶层。中外许多学者将士绅阶层看作国家与社会的中介,更有"士绅社会""士绅国家"的说法,士绅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地位和作用可见一斑。然而,因科举而产生的士绅阶层,也必然会伴随着科举制度的废除而发生深刻的变化,那么在科举制度废除之后士绅阶层何去何从,他们的转型之路又是如何形成的呢?本文将试作分析。  相似文献   
9.
内容提要 在众多康门弟子中,唯独梁启超与乃师并称,就此而言,看似师弟二人始终一体同心,实则双方常常貌合神离.合称既非事主的自愿,亦非同门的口碑,此一称谓,戊戌由湖南旧派士绅攻诋发其端,湘中及沪上新党庚其续,庚子前后清廷通缉张其名,癸卯革党与保皇会的论战坐其实.对此,当事双方均不以为然.坊间从俗,尚无大碍,学界因循,则距事实真相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10.
清末民初的乡村社会—权力处于频繁变动与重构之中。乡村社会—权力结构变动固然蕴含着社会结构变动、利益主体重构的复杂因由,但对于传统绅士的"历史记忆"本身,却也在社会结构或权力结构的重建过程中,产生着潜在的却是不容低估的影响。关于绅士阶层不同的"集体记忆",不仅呈现出不同利益主体的"选择性记忆"或"失忆",而且这种"历史记忆"也成为重构的社会权力和利益关系的"社会认同"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