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张循 《清史研究》2013,(1):24-32
从"社会性格"的视角看,清代考据学相较于宋明理学具有两个鲜明特点:其一,传统的"行道"之途在清代虽已阻断,但考据学预设"道"在古经之中,必通文字训诂方能得道,以此高峻的得道门槛为士人保留了一个相对自由的"守道"空间;其二,清儒有其特殊的"行道"方式,他们已不是如宋、明儒那样直接在民间布"道",而是在自己所求之"道"与所布于民间的"教化"之间做出了细致的区分;他们虽希望以"礼"来教化民间,但这个施行于民间的"礼"却往往未曾与他们在经书中发现的"道"趋于一致。基于此两点,杨念群《何处是江南》一书的核心观点——清代士林思想在清朝严酷控制的氛围下以难以自足的状态存活下去,而越来越成为清廷整体政治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就值得反思了。  相似文献   
2.
王军营 《沧桑》2010,(4):238-239
《美文》杂志连续刊载陈峰先生系列历史散文,讲述宋代士林将坛的种种轶闻史事,引导读者感悟历史,认知真实,具有一般文学作品所没有的鲜明特色。本文主要从五个方面展开论述,就《宋代士林将坛说》系列文章读后之印象作一描述、概括,并对其特色进行分析、评论。  相似文献   
3.
上世纪40年代“叱咤风云”之阴丹士林布极为畅销,其诞生与发展是有一段耐人寻味的经历的。  相似文献   
4.
高远 《文史春秋》2014,(10):1-1
<正>英雄一词,语出西汉兵书《三略》"夫主将之法,务揽英雄之心,赏禄有功,通志于众"。清朱墉解释说:"文迈于人曰英,武超庸众曰雄,皆士林中之杰出者。"在人类源远流长的英雄崇拜文化里,英雄的形象每每灿若星辰,鼓舞人心。然世道沧桑,信仰迷失和功利驱动之下,英雄崇拜也会沉寂或变异在林林总总的偶像崇拜里。曾几何时,文娱界"明星"横空出世,各路追星者众;互联网"名人"此起彼伏,爆红一时……灿烂星空,喧嚣世界,谁是真的英雄?  相似文献   
5.
清代性灵派诗人袁枚对扬州情有独钟,眷恋扬州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常来扬州冶游一番,探亲访友,赋诗作文。他在《扬州游马氏玲珑山馆吊秋玉主人》诗中称:“山馆玲珑水石清,邗江此处最著名。  相似文献   
6.
石少颖 《安徽史学》2014,(2):99-108
"丙子之役"的爆发使朝鲜在义理与现实之间陷入了两难抉择,加速了主和派与斥和派的意见分化。与此同时,在这场"存亡歧路"的外交争辩中,"台阁"与"庙堂"的话语权矛盾也迅速突显。士林虽然是朝鲜公论政治的主体,但却无法摆脱"浮薄"的软肋。他们为国家高举了义理,却败倒在政争面前。虽然"三学士"的择选背后充斥着官员间互相倾轧乃至兵谏相逼的隐情,但是,朝廷以"浮议误国"取代"斥和误国"的论断,却在根本上肯定了义理,敷衍了清朝对于朝鲜反清言论的问责,以实际行动平息了朝野上下对于斥和论的非议。这就为协调战后各派间利益关系、加强国家政治稳定,提供了有利契机。  相似文献   
7.
苏友红 《民国档案》2007,(3):141-143
由江苏省社科院徐友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蔡鸿源等编撰的大型工具书《民国人物大辞典》修改增订版,最近已由河北人民出版社隆重推出。《民国人物大辞典》(增订版)对1991年出版的《民国人物大辞典》所收录的12000个人物辞条全面进行了修订,并查补了人物的卒年,同时增补了约500  相似文献   
8.
张承铭  阎冰 《文史月刊》2005,(10):58-60
爆发于1905年、由平定绅士阶层发起的山西争矿运动,首发于阳泉,波及全国,震惊海外。它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更是一次爱国主义运动。其规模之大,不仅动员了绅、农、工、学、商各界民众,连海外的山西留学生也投入其中。其时间之长,达3年之久,最终以驱逐英商,赎回矿权,国  相似文献   
9.
在五代政治中,士人进行适应性转变的同时,也让渡了儒家文化的价值取向,并主要表现为士大夫精神的缺失.从科举的角度来探讨,这种现象与五代科举的客观环境、士人的文化状况和士林风气密切相关,从而使北宋士大夫精神的重建成为必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