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晶 《神州》2011,(20):159
由于艺术家主观意志和感的参与,中国画除了运用线条的流动转折,墨色的干湿浓淡来表现物象,还追求一种更高的审美境界,即"无笔墨处之妙镜"。无笔墨处,就是一幅画的整个构图中的"虚白",可见虚白在中国画中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虫草(二)     
(接上期)摩托车穿过喧闹的街道,来到一处僻静的院坝。帕尔楚背着褡裢,跟在格绒和一个穿着鲜红衣服的姑娘身后,来来回回转得帕尔楚头脑迷糊了,才来到一个小房子里。鲜红衣服指着过道里一条细细的沙发:"这里,一夜十元。",帕尔楚咧开嘴,露出半个门牙。坐了一会,帕尔楚问:"姑娘,你为什么不去放牧呢?!"鲜红衣服沉思了一会:"我已经不会放牧了,看到牛不敢靠近,挤牛奶也手生了,挼酥油也挼不好,也不想在风雨里淋着了。"女孩说着脸上浮起一丝笑容,帕尔楚却耷拉着脑袋,阴下脸。格绒钻到一个房间里,鲜红衣服有些羞涩地跟了进去。没过一会儿,格绒出来了,脱了  相似文献   
3.
清代宫廷对白伞盖佛母的崇拜出现了显著的发展,特别在乾隆时期,除在宫中大量制作白伞盖佛母像外,还在北京及其周边地区的各大寺庙制作供奉精美的绘画和雕塑,甚至专门兴建寺院来供奉白伞盖佛母像。其信奉目的和崇拜方式等方面的特点,目前尚很少有专门的论述见诸文献。本文借助清宫档案及现存清代原状佛堂内白伞盖佛母的陈设情况,试图说明清代宫廷是将白伞盖佛母作为重要的福寿保护神来供奉的,并不是简单地继承元代的信仰传统而是另有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雅珉 《中国西藏》2007,(4):44-47
“在海拔4500米的雪域,在藏羚羊游弋的草原,在圣洁的神山圣水旁,白云般飘动的日土白绒山羊,俗称克什米尔山羊,也就是开司米的正宗传承。优异的羊绒和现代工艺与金鼎奖设计师的智慧相结合,成就了极品藏绒品牌——金哈达!”  相似文献   
5.
2005年,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南阳市万家园墓葬区清理了两周至明清时期的墓葬247座。其中M202出土了珍贵的"辅白戈"、玉面罩等,为研究西周晚期高级贵族阶层的丧葬制度等提供了一批宝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6.
陈明良 《收藏家》2016,(8):78-80
浅绛彩是清末出现的一种粉彩瓷器,相当一段时间内,大家并不关注。与标准粉彩瓷器相比,它不用玻璃白打底,而是直接在胎釉上墨色勾绘或加彩绘,配带绛色的多色彩染的工艺形式,用低温烧成。由着工艺技术上的特性,非常容易磨损,随着时间的推移,还会发生色衰现象,暴露出浅绛瓷器的弱点。此后出现的新粉彩,与青花、五彩、单色釉替代了浅绛瓷。近二十年来,  相似文献   
7.
陶杰 《湖南文史》2014,(10):49-49
辛亥百年时,上海一套民国老课本重印,叶圣陶编,丰子恺绘,展示了一个充满美与善的世界。课本直排,写正体字。上学的规矩是先向老师鞠躬请安:“先生,早。”“先生”是对老师的敬称,不分男女,都穿一件长衫。放学的时候,师生道别,叫“明天会”。课本里嗅得到江南水乡的味道:“柳条长,桃花开,满地菜花黄”,“万年桥边小池塘,红白荷花开满塘”。江南风景如画,课文里两个杜撰的地名,一条红桃巷,一条白荷巷,满满的江南小情调,  相似文献   
8.
贵州最早的骨制装饰品出自距今一万二千年至一万五千年前的普定白岩脚洞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装饰品有1件骨笄和1件穿孔兽牙。它们是贵州的首次发现,也体现了贵州远古人类最早的爱美意识。从装饰品本体携带的信息,探索其制作技能,反映出当时人类加工技术的复杂和进步,即对不同用途的装饰品采用不同的加工方式和对同一制品的制作技术逐步改良的处理能力。这既是思维进化指导行为的结果,亦是原始人类迈向更加文明时代的一大进步。  相似文献   
9.
小河西文化得名于20世纪80年代发现的内蒙古敖汉旗小河西遗址。关于该文化的性质,学术界至今没能形成一致的认识。近年来,随着田野考古和整理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又有一些重要的考古材料得以发表。本文在重新梳理和全面分析以往和新近公开发表的相关考古资料的基础上,对小河西文化的特征、年代、分布、类型、去向等问题做了进一步探讨。认为小河西文化是辽西地区早于兴隆洼文化的一支独立的考古学文化,年代在公元前6200年以前,是兴隆洼文化的前身。依据现有材料,可把小河西文化进一步区分成两个不同的类型,即白音长汗类型和查海类型。  相似文献   
10.
笔者收藏有一枚“福建通宝”背双旗“一文”白铜币。该币圆形圆孔状,直径20毫米,圆穿径5.5毫米,厚1.2毫米,重2.95克。通体包裹着灰黑色土锈,稍加擦拭,即显露出银白色光泽,应为白铜材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