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洛汭地带河南龙山与二里头文化遗存调查#5洛汭地带河南龙山与二里头文化遗存调查河南省社科院河洛文化研究所河南省巩义市文物保护管理所1992年5月,河南省社科院河洛文化研究所与巩义市文管所,联合对洛地带进行了考古调查。洛,位于巩义市东北部,即黄河与洛水汇流...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撰写从清末至新中国建立至今的沙金套海地区的汉族移民的时间,原因与生活状况。套西顾名思义,是指黄河河套以西地区。据史料记载:"贺兰山厄鲁特者,俗称阿拉山蒙古也,地在河套以西,东宁夏,西甘州,北瀚海袤延七百余里,至京师五千里""阿拉善额鲁特在河套以西袤延七百余里,至京师五千里"历史上常常将阿拉  相似文献   
3.
东北的产业空间结构拥有杰出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重要的地理和地缘政治环境,东北地区的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上,重工业和农业是其空间的行业结构的基础,它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模式,必须适应世界经济的全局和东北地区的特点。装备制造业是重工业的核心农业为基础,深化和优化产业发展的空间结构的发展过程,兼顾生态产业,将旅游文化融入产业建设,将产业效益最大化,促进东北三省一区经济一体化应是优化产业空间结构的重要内容。将东北产业区的特色适用于景点规划,而且景点的规划进行需要准确的开展,不能以偏概全。如果需要旅游景观设计具有丰富的色彩,则必须要有准确的景点规划。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我国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的空间进行了分析和介绍,并立足于省内地间差异,对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的空间格局进行了分析。现在国内旅游和入境旅游在我国的总体差异开始逐渐的缩小,相对入境旅游的区域差异而言,国内旅游的区域差异明显要小;相对于地带间差异和省间差异影响的全国旅游经济总体差异变化的程度而言,省内差异具有更为显著的影响,而且其属于我国旅游经济总体差异的关键构成要素。我国的东部地带具有非常明显的省间差异,而且显著地影响到了总体差异,相对来说,中西部各省份具有相对来说比较平衡的旅游业发展情况;部分旅游业发达省份在东部地带当中具有非常明显的省内差异,而且对总体差异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省内差异明显的省份在中西部地带比较多,然而在全国的比重当中中西部省份的旅游经济占有普遍较低的比重,因此对总体差异产生了的影响并不大。经过相应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对我国旅游区域经济区域差异空间格局产生影响的最为主要的因素就是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可达性以及旅游资源等。  相似文献   
5.
<正>不是所有的生态旅游目的地都是"未开垦的处女地",但吉林省桦甸市的确是生态旅游中秀出班行的处女地。她天生丽质,座落在北纬42°41’~43°29’,东经126°16’~127°45’之间,处于长白山余脉、松花江上游。这正是长白山和平原的过渡地带,长白山七岭中的牡丹岭延伸到桦甸境内;来源于"天上之水"长白山天池的松花江和  相似文献   
6.
对历史经济地理进行清晰的学科边界界定,既无必要,亦无可能,不妨将其视为一个研究领域.该领域关注的核心问题应是历史时期的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展开过程和空间分布.这个领域是历史学、经济学、地理学三个学科的交叉地带.  相似文献   
7.
人文盐城     
公元13世纪,一位西方冒险家为了探寻神奇的东方文明古国,历经万里漂泊,终于抵达了太平洋西岸的中国,这位名叫马可·波罗的意大利商人惊异地发现:“在城市和海洋的中间地带,有许多盐场,生产大量的盐。”  相似文献   
8.
张铭远 《民俗研究》2008,(4):221-236
笔者曾经论述过原初形态的生命信仰,继而论述过过渡形态的生命信仰,在此需要说明一点的是,所渭“过渡”这并不意味着在此之后的生命信仰将带有一个完善的发展形态,过渡不过是相对而言,相对于居于小国文化中心地带的汉族和另外一些居住于与汉族紧邻地带的少数民族来说,居住于中国西南和西北边缘地带的少数民族,其生命信仰的形态的确尚处于过渡发展之中。  相似文献   
9.
北海疍家     
疍家,是桂闽粤又一远古居民。“疍”原本写作“疍”。“疍”最早出现于《山海经》,写作“钽”,“湖灌之山,湖灌之水出焉,其中多钽。”可证疍民早在汉代以前已生活于长江中上游一带。此后多散入滇、桂、闽、粤,分布甚广。魏晋以降,古籍常见有巴疍、建平疍、天门疍等记载。在文人的诗文中多将蛮疍或夷疍并称。蛮疍、夷疍应是对疍民的贬称。此外,还有称襄疍、戎疍、疍僚、侄疍等等。六朝至隋唐时期,“疍”泛指南方蛮夷,并不限于水居,且也陆处。至唐朝,疍人大多散处于桂闽粤的滨海地带,以采珠捕鱼为生,逐渐成为水上人家。  相似文献   
10.
沙漠,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特征成为了地球上最独特的自然景观之一。在我国古代,它是边塞诗中常见的意象,"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茫茫沙海,无边无际,没有水源的滋养,没有绿树的庇荫,似乎除了戍边御敌的战士外,沙漠是鲜有人踏足的无人区。如今,沙漠已远离了战争的烽烟,一股沙漠旅游热正扑面而来。长河落日、黄沙漫天的风光不再只是历史资料记载中的图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