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岩 《风景名胜》2021,(5):0294-0294
地下管线测量为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提供了必要的基本信息,确定了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的需要,了解了城市建筑区域管线的状况,准确地获取管线数据以及空间位置与属性信息,这是一个更重要的方面。合理的获取方式,并建立各种生产专业的管线图,地下管线管理系统和数据库,管线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本文对准确的城市地下管线测量技术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李伟 《文史月刊》2015,(1):4-13
魏拯民,山西省屯留县人,优秀共产党员,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政治委员,中共东南满省委书记。立志拯救水火中人民魏拯民,原名关有雄,字伯张。矢志"拯救水火中人民"的关有雄,在做党的地下工作和参加东北抗日联军时改用魏拯民,为了便于开展工作,他还用过魏民生、魏明胜、魏锄耕、李新良、张达、冯康等化名。  相似文献   
3.
杨乃运  李晔 《旅游》2007,(12):30-35
地窨是中华古民居中地下民居的一种。它也是四合院民居、窑洞民居。是穴居时代民居形式的发展和延续。是传统民居中最原始、最传统的一种。地域性很强,分布在甘肃、河南、山西、陕西等黄土高原地区。[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正吃过早餐,我们驱车前往桂林冠岩景区。导游告诉我们:冠岩是一个具有千年人文历史的地下溶洞,因其山外形如朝冠而得名。进洞的方式是坐电动滑道车,可好玩了,车上有个油门把手,向前推是减速刹车,向后拉是加速行驶。我们一边开车,一边欣赏沿途秀丽的山水、宁静纯朴的村庄和优美的田园风光,不知不觉进了冠岩洞里。冠岩洞可以乘坐"水、陆、空"三种游览工具,"空"是指观光电梯,"陆"是火车,"水"就是指船。我们坐在  相似文献   
5.
提到"太岁",人们马上会想到那句流传了数千年的俗语:"太岁头上动土。"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太岁"是一种神秘莫测、法力无边,能给人带来大福大祸的"凶神恶煞"!因此,很多人谈"太岁"而色变。那么,"太岁"究竟是一种什么东西?在中国古代,"太岁"被传成一种地下的"凶神",谁碰到它谁倒霉,不  相似文献   
6.
张丹丹 《旅游纵览》2014,(11):223+225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的工程活动加速了对自然地质环境的改造,也出现了很多环境工程地质问题,有关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的研究,受到了各国的广泛重视。本文主要介绍了现代城市工程建设的基本特点,对现代城市建设所引发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现代城市环境工程地质研究的关键技术和主要方向进行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平遥古城是世界文化遗产,有着丰富的地上地下文物。在2.25平方公里的平遥古城内,古城墙、古民居、古街巷、古店铺、古庙宇等各类建筑保存完好,风貌犹存;以市楼为中心,以南大街为轴线,对称地分布着左城隍、右衙署,左文庙、右武庙,东道观、西寺院的这种古代左文右武的封建礼制格局;古城内主要街道两侧,完好地保存了220多家古店铺。  相似文献   
8.
马雅 《炎黄春秋》2008,(3):41-43
大风起兮云飞扬,那是一个风云际会的时代。现在风住了,浪止了,爸爸也走了。父亲马洪,山西定襄人,原名牛仁权,又名牛黄,意为牛中之黄,代表了他一生为国家为人民服务到底的宗旨。马洪这个名字,是延安时期主管组织部门的陈云给起的,预备日后派往白区做地下工作。  相似文献   
9.
汉至西晋时期的墓葬中经常发现一些盛于朱书陶瓶内的物品,按其质地可以分为天然矿物类、金属制品类、植物类、五谷类。本文对已发现的材料进行了初步考察,认为这些物品就是道士们做法事的遗痕,分别起着压镇、代形、充当贡赋的作用。这些物品和巫医术士使用的物品大致相同,反映出早期道教和巫医方术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嘉峪关魏晋壁画墓五号墓的搬迁与半地下复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详述了甘肃嘉峪关魏晋五号壁画墓的搬迁和半地下式复原过程及方法。根据利用现有条件最好保存古文化遗产这一宗旨,研究设计了壁画墓的半地下式复原方法,经过二十多年时间的考验,证明了这一方法的可行性,是全国墓葬壁画搬迁的诸多方法中成功的一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