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五行志》主要记录中国古代的灾害及怪异事物,是正史的重要志书之一。作为中国古代官方意识形态中天人感应思想的重要载体,《五行志》并非如现代学者所认为的是迷信之作。班固笃信阴阳灾异,但他的阴阳灾异思想中有"圣王之道"与"小数"的区分,谈论灾异重视的是一般原则,不拘泥于具体的解说。他创立《五行志》的目的是要遵循《洪范》大法、《春秋》大义,以此来彰显王道。  相似文献   
2.
秦刻石新论     
秦始皇二十七年到三十七年,始皇帝曾多次巡游各地,视察民情民风,且大多数于每次巡游时立石刻文,以往人们将这些刻辞仅仅看作是秦始皇个人的歌功颂德之作,而没有发现其巨大的史料价值,但这种歌功颂德之作更可直接反映秦始皇的个人追求。从这些刻辞中我们可以看出秦始皇的"圣王"心理,到碣石刻石时,他的新的统治理念"圣王"观已基本完成了,随后又开始了风俗伦理的统一。风俗的统一不仅对国家的稳定统治十分重要,也是圣王观的一个重要方面,于是秦始皇利用会稽刻石进行了一次大的宣扬,以促人伦,正风俗。至此秦的统治不仅在政治、制度上统一了起来,在风俗伦理方面也日渐统一。  相似文献   
3.
开漳圣王陈元光入闽平定“蛮獠啸乱”时,在华安留下许多遗迹,迄今已发现“一山、一堡、三寨”。  相似文献   
4.
谶纬宇宙论视野下的宇宙是一个秩序井然的宇宙,这成为谶纬学说中以宇宙论构建一个可以为人间政治制度所效法的图式的最原初的动力。无论是以空间为维度的宇宙构成论,还是以时间为向度的宇宙生成论,谶纬的宇宙论为人间君主的绝对统治作论证的意图是明确的。  相似文献   
5.
赵轶峰 《故宫博物院院刊》2020,(10):180-191+347
清康熙二十年后开始大规模推进本朝圣王制造工程。《太祖高皇帝圣训》与重修太祖实录同时完成,核心意旨在于重塑努尔哈赤圣王形象。通过对"圣训"做文本细读可知,其中部分言论有前代文献为基础,但重述之际颇做修饰;亦有部分言论为康熙、乾隆时期增入。清朝统治的全面巩固是此工程大规模启动的基本背景和条件,也因此一工程而大幅度升阶,不仅强化了清朝皇统加入中原政统系列的合法性,也深化了清朝统治的道统合法性,构造出君师合一的新政治文化语境。相关历史书写在此间的反复雕琢,展现了历史书写塑造社会的强大功能。  相似文献   
6.
秦刻石新论     
陈宁 《黑龙江史志》2009,(3):33-34,38
秦始皇二十七年到三十七年,始皇帝曾多次巡游各地,视察民情民风,且大多数于每次巡游时立石刻文。以往人们将这些刻辞仅仅看作是秦始皇个人的歌功颂德之作,而没有发现其巨大的史料价值,但这种歌功颂德之作更可直接反映秦始皇的个人追求。从这些刻辞中我们可以看出秦始皇的“圣王”心理,到碣石刻石时,他的新的统治理念“圣王”观已基本完成了,随后又开始了风俗伦理的统一。风俗的统一不仅对国家的稳定统治十分重要,也是圣王观的一个重要方面,于是秦始皇利用会稽刻石进行了一次大的宣扬,以促人伦,正风俗。至此秦的统治不仅在政治、制度上统一了起来,在风俗伦理方面也日渐统一。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集美美术馆所藏绢本着色降魔图为,论述了五代时期降魔图像新发展的有关情况。作品中的降魔释迦佛表现出若干新时代造型特征,密教明王的出现增强了佛的威慑力。魔众种类繁多,复杂多变,艺术表现趋于极限。释迦佛神通变化以及转轮圣王七宝被吸收进来,强化了释迦超人的性格。图像中还可以见到来自印度帕拉朝美术的因素。此图像的内容和表现远远超出了北朝时期同类作品,代表了后期降魔图像发展的最高水准。推测此图像出现与当时流行俗讲的社会背景有关。  相似文献   
8.
正自古以来,教师就是一个受人尊重的职业,"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天、地、君、亲、师,让这种尊师重教的思想一直沿袭,形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从先秦吕不韦所言"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到元曲大家关汉卿所说的"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再  相似文献   
9.
徐国梁 《神州》2021,(1):22-23
本文以自己设计王羲之纪念馆的实践,从八个方面论述了如何重铸书圣王羲之的设计心得,作者巧用宗祠格局,彰显书圣魅力,在展板、坐像、匾额、图片上继承古德遗风,融合凝聚了王氏家族文化的骨血,把王羲之纪念馆在展示中得到升华,达到念祖念宗念先贤,同眿同心同发奋的目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