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简单的追求物质享受已经很难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逐渐将注意力转移到精神享受和对新奇事物的探索体验上,这也是近几年来旅游业得以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旅游业是城市的重要产业部门,但在给城市带来经济增长的同时,亦产生了其他问题,如环境问题、交通问题等。本文主要探讨旅游经济与城市交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旅游纵览》2007,(3):39-39
<正>普宁寺位于河北承德市区北部,是乾隆皇帝在承德营建的第一座寺庙。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占地33000平方米,建筑形式为汉藏结合式寺庙,规模宏大,体系完整,在承德外八庙建筑群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在南京市中心长江路边,坐落着一座古老的佛教庙宇——毗卢寺。庄严高大的殿堂伴随着晨钟暮鼓,吸引了无数的信徒与游客,在民国年间成为南京最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在抗战期间,毗卢寺也像南京城一样,蒙受了灾难与耻辱,同时也曾燃烧起抗日的火焰。  相似文献   
4.
孟繁仁  孟文庆 《世界》2006,(6):72-74
黄土高原山西境内,除了在洪洞赵城镇侯村有女娲的长眠之地娲皇陵和数千年来一直享受历朝历代皇帝尊奉、祭祀的国家级神庙娲皇庙,以及女娲“抟土造人”圣地——万荣县汾阴胜女娲和伏牺成婚、避暑圣地——吉县人祖山、女娲“杀黑龙以济冀州”截断洪水之地——蒲县黑龙关,和吉县柿子滩女娲岩画等重要遗迹之外,更重要的是在山西晋东南太行山地区,留下了为数众多的“炼石补天”遗迹,  相似文献   
5.
文史圣地——司马迁祠 司马迁祠墓始建于公元310年,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家3A级景区,整个建筑依崖就势,层递而上,山环水抱,雄伟壮观。在这里,可以脚踏司马古道,追寻司马遗风,触摸太史丰碑,感悟历史的变迁……  相似文献   
6.
北武当山,又名真武山,古称龙王山。是我国北方的道教圣地,又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位于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境内,县城东南56华里处。这里群峰叠翠,怪石争奇,庙宇古远,老松如盖。北武当山开发历史较为悠久。据清乾隆十六年(1751)《重修神山复古记碑》记载:北武当山“创建于唐时,山  相似文献   
7.
《山茶》2009,(5):174-174
提到山西,不得不提及五台山——华北的屋脊,佛教圣地,浓缩建筑、历史、人文之精华。因为历史、经济等原因,这些精华并非保存在台怀和台顶的“五台山核心区”,反而在环绕着五台山的外台地区保存良多。《华夏地理》杂志特别策划了“大五台”之旅,一次融合摄影与文化的全新“朝圣之旅”。  相似文献   
8.
梵净山名源于佛教梵语“梵天净土”,隋唐时就被当地人民视为神山,朝拜者络绎不绝,明隆庆年间和万历年间对梵净山进行了两次长达数十年的大规模修建。特别是万历年间明神宗降旨重建梵净山,妙玄禅师带高僧5人,法徒34人主持重建事宜,终使梵净山成为拥有5皇寺48觉庵的佛教圣地、“弥勒道场”。  相似文献   
9.
20 0 3年 4月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罗开玉、李兆成主编的《三国圣地———武侯祠漫游》(后文简称《漫游》)一书 ,由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了。自2 0 0 0年 4月以来 ,笔者应邀参加该馆庙志资料收集工作 ,因而对该书内容、背景有所了解。与以前该馆出版的有关书籍相比 ,《漫游》给人的总体感觉是焕然一新。它不只是一本雅俗共赏的趣味性读物 ,且集中体现了最近四年武侯祠业务人员的研究新成果 ,提出了很多新的概念、新的观点 ,做了许多新的尝试和努力 ,也是一部较好的学术性著作。一、发掘三国文化的本质特征 ,探讨三国圣地的主题思想《漫游》…  相似文献   
10.
石门坎,云贵乌蒙山区的一片蛮荒、高寒之地。石门乡至今仍是贵州屈指可数的边远贫困乡。但在20世纪上半期,石门坎竟成为"西南苗族最高文化区"、"文化圣地",创造了数个文化奇迹。分析其成因有: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基督教进入、认同、互动与大环境建设;创制苗文及乡村教育网络的形成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