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月14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前总裁卡恩在纽约锒铛被捕,还未定罪,他被戴上手铐、押上警车的狼狈相就已经展示在全世界面的。国际舆论唏嘘了不到两月,7月1日,仁恩获得无保释放的消息再次炸开了锅,有人惊呼,大难不倒的卡恩实现了“惊大扭转”。他本人也格外高调,被释当晚便出现在纽约曼哈顿的一家意大利餐厅,携妻子与两位朋友共进晚餐。面对媒体,他大方微笑,似乎试图挽回此前被丢掉的面子。  相似文献   
2.
地缘环境是指基于地理因素之上的主要由各种对外关系构成的战略环境。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中国面临着全世界的关注,各国密切关注中国周边环境,并借助媒体大做文章,挑拨中国与邻国的关系。因此,关注外媒稿件,尤其是对关于中国和中国邻国的新闻,分析其对中国形象的塑造及影响,在当今形势下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3.
尽管还存在很多局限,但缅甸军政府能迈出大选这一步也不容易,对国际舆论而言,或许可以表现得宽容一些.  相似文献   
4.
3年前的夏天,阿基诺三世击败各路政治对手,入主菲律宾总统府——马拉卡南宫,创下所谓"不可思议的上升奇迹"。当时人们曾评述称,他的微笑是其取得成功的王牌之一。但这张王牌不久后就成了"争议牌":2010年8月23日,首都马尼拉发生人质事件,由于警方解救不力,最终造成香港游客8死7伤的惨剧。阿基诺三世在接受采访时竟面露笑容,引来国际舆论一片非议和批评之声。时隔3年,阿基诺三世的笑再度成为争议焦点:今年11月14日,他接受美国CNN电视台采访,当被问及"海燕"台风造成的死亡人数时,他不仅答不上来,还面露微笑进行辩解:没死那么多,最多2000至2500人吧。"海燕"台风号称地球有记录以来最强台风,11月8日  相似文献   
5.
"慰安妇"问题的过去与近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智良 《百年潮》2007,(10):60-65
2007年3月,时任日本首相的安倍晋三为了回应美国国会关于“慰安妇”问题的议案,多次矢口否认日本政府与“慰安妇”的关联,宣称“慰安妇”并非强迫。安倍的言论使国际舆论一片哗然,日本政府出尔反尔的举动,激起各国人民的愤怒,也给正在回暖之中的中日关系,吹入一股寒流。在美国及世界各国舆论的强大压力下,3月下旬,安倍晋三不得不承认“慰安妇”问题,并在4月访问美国时,再次在美国国会确认其道歉立场。安倍晋三的否认风波至今余波不断。  相似文献   
6.
正"‘基地’组织攻下伊拉克重镇并公开宣布建国!"新年伊始传出的这一新闻,引起国际舆论一片哗然。在本·拉登被消灭两年半后,"基地"组织为何突然又闹出了这么大的动静?他们究竟建立了一个怎样的"国"呢?神秘的"ISIS"最近,"基地"组织在叙利亚和伊拉克等地的活动有扩大之势。其分支"伊拉克和叙利亚伊斯兰国"(亦称"ISIS"),在叙利亚阿勒颇东部俘虏了百名"自由军"武装分子,并割下了其中40名俘  相似文献   
7.
《南方人物周刊》2012,(45):40-56
2012年,中国的最大事件无疑是“薄王”的垮掉和十八大的召开。新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有关宪法、反腐的讲话,中央政治局的八项规定,赢得了国际舆论的赞赏。2012年,微博令那些最富穿透力的人性的声音,真诚的声音,爱与悲悯的声音,以及考验世道人心的讯息,传递到最遥远的地方。这声音里,有对尊严的坚持,有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抗争,有对于紧迫问题的焦灼,有越来越健全的公民意识,有难能可贵的理性与清醒。这声音里,有对当下的棒喝,有对未来的担忧,有令人奋发的激励。  相似文献   
8.
其实,阿桑奇泄密事件就是国际政治和大财团的“艳照门” 阿桑奇在伦敦自首了,之前他被国际刑警通缉。 他的命运受到国际舆论关注,甚至超过了对维基解密本身。全球支持者示威游行,黑客四出攻击,就是明证。  相似文献   
9.
“藏独”是没有希望的——国际舆论纷纷质疑达赖喇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十四世达赖喇嘛在国际上甚为活跃,境外一些媒体对达赖追捧有加。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西藏,亲眼看到那里的发展变化,了解了那里的历史,了解了那里人的所思所想,一些境外媒体开始反思并纷纷质疑达赖喇嘛的所作所为。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吹捧晚年吴佩孚的文章比比皆是,其中不少文章引用吴佩孚在记者招待会的发言。然而,吴的发言有截然不同的两个版本,于是就产生了辨别真伪以及如何评价的问题。一1939年1月31日,日寇向吴佩孚施加压力,并在吴的寓所什锦花园举行记者招待会,130多名中外记者出席。在此之前,吴佩孚受到了来自抗战阵营及各方爱国人士的多次警告,加深了对"落水"的顾虑,再加上日本不顾一切地采取强迫措施,更使之恼火,于是在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