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0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奚庆庆 《安徽史学》2015,(4):120-131
新中国建立前夕,鉴于英美在华的利益侧重点、外交传统以及与国民党及其政府的历史关系存在不同,两国在对华政策上出现分歧,最终在诸如是否撤出中国、是否对新中国实施贸易管制以及是否打破国民党对上海的封锁等系列问题上立场迥异,争执激烈,并最终各行其是。根本而言,这是英美经通盘考虑后从自身利益出发所做出的政策抉择,同时也是两国不同的外交传统在对华政策层面上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2.
杨雨青 《民国档案》2016,(2):125-131
1945年抗战胜利后,美国派遣马歇尔特使来华调停国共冲突,并给予国民政府大量援助,帮助国民党运送军队。美国提供援助的本意并非支持国民党打内战,但最后走向了最初愿望的反面,未能成为促使国民党改革及国共和谈的推手,反而成为"内战的制造者和鼓舞者"。本文主要利用蒋介石日记及其他档案史料,研究蒋介石与马歇尔之间的博弈,分析蒋介石如何使美援从压力变为助力。  相似文献   
3.
宪法危机与1919年南北和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19年议和前后南北政府混乱的宪法依据,以及双方各利益集团的不同考虑,凸显出南北议和的一个难点:宪法问题.也正因此导致第二次南北和谈缺乏一个能够统摄各方的中心,并使南北军阀在和谈前期达成的利益妥协不能实现,和谈最终陷于瘫痪.  相似文献   
4.
1945年2月国共谈判期间,周恩来由美国总统罗斯福的特使赫尔利陪同.就结束一党专政,成立联合政府等问题会见蒋介石,而蒋竟以傲慢的态度宣称:“联合政府是推翻政府,党派会议是分赃会议”;这无异于关上了谈判的大门。  相似文献   
5.
张立钧  苏峰 《百年潮》2010,(4):25-30
抗日战争胜利后至1949年4月20日解放军打响渡江战役,在差不多五年的时间内,国共两党和平谈判一直是举世瞩目的大事。当时,张治中将军是国民党方面负责和谈的主要代表,我有幸作为他的随从参谋亲历了这五年间断断续续的和谈,现将我所记当时未见诸报端的一些琐事追述如下,追忆先人,侧记历史,希望能给后人留下一点有益的东西。  相似文献   
6.
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国共双方共同拟定的《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国共谈判破裂。毛主席、朱总司令随即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在从九江至江阴一千多公里的长江沿线上,我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渡过长江天堑,直捣南京蒋介石的老窝。顷刻间,九江被刘邓率领的二野顺利解放。被我刘邓大军打垮的一小股散兵游勇——国民党军连长胡大铭带着26名残兵,从九江湖口一路逃窜到赣西北大山里,当了土匪。  相似文献   
7.
黎智原名闻立志,湖北浠水人,1922年生,是闻一多的侄儿。1938年读高中时,在鄂两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利川县委书记。1941年,鄂西特委被破坏后,到了重庆,在中共中央南方局青年组工作了一段时间,改名黎智。后来,去延安学习和工作。1945年抗战胜利后,随周恩来返回重庆。南方局迁往南京后,改称南京局。黎智仍与朱语今一起在青年组工作,地点在上海周公馆。  相似文献   
8.
"1937 年12月12日,蒋介石为何在日军完全包围了南京的情况下,向南京卫戍部队的唐生智军发出了撤退命令?"这是笔者长年来的疑问.<蒋介石日记>是解开这一疑问必不可少的史料.笔者从<日记>中了解到,在第二次国共合作初期,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和苏联充满了不信任感和戒备心理,那时他还在持续探索"中日和平"的可能性.蒋介石在<日记>中首次提及南京被日军占领的惨状是在日中"和谈"中断后的1938年1月22日,在那之后,他开始认真考虑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袁鹰 《炎黄春秋》2015,(4):59-60
时光已过去六十五年,青年人都已成为白发苍苍的老者,当年的与会者绝大多数都已先后作古,但是那次盛会的洋洋暖意,我至今还记得清清楚楚,感受如同昨日。上海基督教青年会礼堂地处闹市中心的西藏路八仙桥,九楼礼堂常常举行大型报告会等群众性活动。1946年国共和谈期间,我就曾在那里听过柳亚子、郭沫若等先生几次关于反对内战要求和平,反对独裁要求民主的演讲,也参加过一些音乐舞蹈的表演会。当时在上海进步人士  相似文献   
10.
李芸 《纵横》2010,(2):27-32
在中国近现代的历史上,曾经有这样一位女性。她曾历经辛亥讨袁,见证军阀割据,痛心国民党的分裂和其右翼对农工的背叛,她也曾怒斥日本军国主义侵华,盼望国共和谈,叹息兄弟之间势成水火生灵涂炭。无论何时何地何种情势,她的一生都在倾尽全力,用热忱去拥抱她的祖国和同胞。作为一个女人,她的一生并无子嗣,但在她离世后的很久很久,万千国人仍在缅怀惦念。她,就是孙中山先生的夫人、共产党人的朋友、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先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