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WTA透露,法网决赛当晚,有超过1.16亿的中国人观看了比赛——这是2011年中国收视率最高的单场体育比赛。央视更是史无前例地重播了两次,其中一次是在黄金时段。  相似文献   
2.
说实话,采访她是迫于无奈,也因为她刚出了本自传《独自上场》。采访当天,几家媒体轮流进专访室。排在我前面的是一家周刊的女记者,待我进去后,她还在提问,李娜明显已心不在焉地欣赏起刚做过的“美甲”。  相似文献   
3.
贾思京  刘岳兵 《历史研究》2023,(5):124-142+222
《明治宪法》的颁布将明治时代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奠定了近代日本宪政体制基本框架。天皇宗教权威是通过重申“天照大神—天皇”结构,使天皇“神圣”化以及“神圣天皇统治”共识化而形成的,是官方宗教政策与社会尊皇倾向相互“匹配”的结果。明治政府主导的祭政一致、祭教分离体制,明确“天照大神—天皇”传承是天皇统治神话的核心内容。“神圣天皇统治”的政治神话以“国体”形式落实在国民世界观、价值观之中,推动了“神圣”天皇共识化。近代日本存在以“神圣”天皇为中心的宗教文化,并非现代意义上的世俗国家。  相似文献   
4.
在纽约“友好运动会”上受伤12年后,桑兰对美国组委会的一纸迟到的起诉书,将她重新推入公众视野。桑兰决定作一场胜机渺茫的诉讼,出于两大原因。  相似文献   
5.
九一八事变发生的起因是日本右翼编写的新历史教科书中被篡改的重要内容之一。“新”历史教科书,把九一八事变归结为关东军“独走”,推卸日本天皇及其政府在这一重大国际事件中的责任。“独走论”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第一,关东军司令官同朝鲜军司令官、台湾军司令官一样,都是日本天皇亲自任命且直接统帅的高级军官。在日本向外扩张的大陆政策指导下,日军扩张在华势力,制造事端。均能得到日本政府、天皇的认可。第二,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军政朝野都已形成分割中国独占东北的共识。并多次作为高官政见、内阁政策、日军行动准则而实施。第三,“独走论”的重要“依据”之一是昭和天皇不亲政,是“虚君”“和平主义”。历史事实是昭和天皇不是“虚君”而是“实君”。昭和天皇是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最高统帅.绝不是“和平主义”。以昭和天皇为首的日本皇族亲自掌管指挥日本侵华部队。第四,日本战败前夕,昭和天皇与其近臣策划了为维护“国体”而将发动战争的罪责转嫁到军部身上的阴谋,编造了军部、关东军“独走论”。  相似文献   
6.
词义是一个历史的范畴,词义的发展演变除了语言自身的原因之外,最重要的外因就是社会的变迁以及随之而来的人们对于事物认识的变化。我们从"政体"与"国体"这两个词义的嬗变,既可以看到近代中国社会思潮的变迁和文化转型的历程,又可以看到相继吸纳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与无产阶级政治学的情况。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现代汉语词汇中保存着历史发展、时代更替的大量信息,承载着民族的行为规范、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深刻反映着"古今中外"的复杂问题。  相似文献   
7.
薛玉琴 《史学月刊》2023,(12):45-56
清末民初是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时期,构建现代民族国家是时代的中心议题,作为晚清立宪派的代表人物、辛亥革命元勋马相伯认为革命的目的是自由立国。他提出的人道自由主义的立国理念是符合时代要求的,其内涵不仅体现了儒家以仁为本的人道主义精神,同时也包含了制度建国的宪政主义理念。马相伯认为民初政局致乱之源主要在于政体设计原理的谬误,以及国人对于国体政体概念的误解。他以法国现代宪法学的创始人艾斯曼的宪法学理论为基础,综合考量中国的历史传统、国情、政党的发育等因素,明确提出民国政体应该采行总统制,建立强固政府的主张;同时,他又提出实行地方自治、联邦制作为挽救共和的方略。在构建现代民族国家的过程中,马相伯极力维护政府的“权力”与人民的“权利”两者之间的平衡状态,从中可以管窥中国近代早期具有自由主义理念的思想家立国的良苦用心,以及近代中国政治转型的艰难曲折。  相似文献   
8.
国体”是战前日本的民族主义的重要保证和推动力量,因此亦可称之为“国体民族主义”。与“国体”的结合,体现了日本民族主义的独特性。本文即以日本极端民族主义的典型体现——1935年的“国体明征运动”为例,指出“国体”意识形态作为共同体的一种防御机制,其作用不在于是什么,而是在于它的绝对价值特征可以用来确保民族认同、统合民众。于是每当体制有动摇之虞时就出现国体论的高潮,在这个意义上,“国体”与民族主义的结合是结构性的。  相似文献   
9.
“美丽国家”是安倍晋三所追求的理想的国家建设目标。其主要目的在于重新认定日本的国际地位。其采取的手段是改革教育基本法和修改宪法。从安倍内阁的教育理念与国体思想来看,安倍构想的“美丽国家”具有复古的味道。  相似文献   
10.
1889年颁布的《大日本帝国宪法》(简称《明治宪法》)是明治维新后,日本在政治、经济、伦理道德、法律、文化等诸社会领域内,新旧观念的交汇点。深入分析和研究《明治宪法》,对认识日本的近代化转变,无疑有着很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