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雪峰 《岭南文史》2008,(3):97-102
陈济棠鼓吹在广东中小学进行读经 1933年6月18日,陈济棠向西南政务委员会提出,请通令全省学校恢复读经。并拟具“正学风办法”;(一)由教育厅将《孝经》、《四书》摘其“忠、孝、仁、爱、礼、义、廉、耻”编为经学教科书;(二)大、中、小各级学校以经学为主科,每星期至少授课六小时;(三)作文命题,经学题应占其大半;(四)唱歌一科,将诗经及古圣贤之雄壮诗词采入,以“养成浩然之气”;(五)考试成绩,以操行为重。  相似文献   
2.
王建芙 《收藏家》2013,(5):45-52
清代皇帝自幼读《四书》、《五经》,习学满、蒙、汉文字,兼及天文、地理等,且每日阅读前朝《实录》、《圣iJi『》,又喜临池书翰、著文吟诗、品鉴古玩。因此,内廷以及各处行宫遍设书房,房内书格环壁摆放,钙案上陈设笔墨纸砚以及各类文房清玩。文房清供是对中圈传统书房、书案陈设辅助用品的一种泛称,它多有精美的工艺造型和观赏性而被俗称为“文玩”。  相似文献   
3.
朱升既是元明之际朱元璋政权的辅翼之臣,亦对程朱理学在元末明初的传播与发展有羽翼之功。他的为学历程颇为曲折,却彰显出元代各地学术的交融互动,宣示元末新安理学的转变趋向。朱升早年学于新安诸儒,承继了元代"纂释"程朱经典的学术传统。中年以后,他积极访学江西等地名儒,在教学研习中反思元末新安理学之弊,最终弃"纂释"而入"旁注",形成其会通自得的学问特色,对元末新安理学的发展进行有益的补充。朱升的为学经历与学问转变,正体现了元末新安学术从羽翼程朱到体认圣学的重要转向。  相似文献   
4.
儒家伦理纲常不仅影响着古代朝鲜半岛社会文化发展,而且受到历代统治阶层的重视与推崇。古代朝鲜的儒家思想和儒学教育大都是借助引进中国优秀儒家典籍并加以本土化改造创新而逐渐形成和完善的。朝鲜古代典籍《三纲行实》《女四书》《女范》《女小学》中都有关于孟姜女故事的记载,对于孟姜女故事在朝鲜半岛的流传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与孟姜女故事的文人叙事和民间讲述不同的是,典籍作为朝鲜古代社会的官方话语,其孟姜女故事书写的出发点侧重于展示烈女精神,弘扬忠贞坚韧的完美女性形象,同时,亦有训诫、规范之意。  相似文献   
5.
吴厚民是安徽省舒城县千人桥人,生于1896年。自幼读私塾,通读“四书”、“五经”和中国史,是个诚实、刚直、亲和、重义,喜穿布鞋、着长衫、留山羊胡,不喜烟酒的文化人。吴厚民和老伴魏英,青梅竹马的婚姻,只生一个儿子,取名吴芝永。芝永上完初中后因日本鬼子侵犯家乡就停学了。吴厚民老伴在家门口,拣了一女婴,用米汤灌大,后来成为童养媳。1942年儿子17岁时已是一米七的个头,长得英俊帅气,对父母很孝顺。这一年童养媳14岁,已是半大姑娘,上小学,也因战乱而停学,她在家中帮婆婆喂猪、养鸡、放鸭,是忙家务的好帮手。一家人心地善良,相依为命。家…  相似文献   
6.
罗次启(1899-1989),字铭勋,仁怀市二合镇大坝寺杨家岩人,兄妹4人,居长。5岁时在李耿光先生处发蒙入学,两年间读完《四书》,又随族人罗象贤先生读《诗经》。1910年后又读了《尚书》、《易经》、《幼学琼林》,对“小九九”也领悟得特别快。1912年又随曹先生读《左传》、《古文》、《四书集注》、《对偶》、《唐诗》,并学做八股文。在此期间,其祖父大和公常给他讲述洪杨革命故事。“茅台同志会”的首领汪斗南曾在他家摆谈四川保路同志会的一些活动,并宣传反对清朝政府、拥护孙文、黄兴闹革命的思想,在他幼小的心灵上打上了深刻的烙印。其父罗光鳖也参加了“茅台同志会”,该会拟与贵州自治学社联系,开展反清斗争,可惜汪斗南被刽子手霍绍孔杀害,罗光鳌逃到乡间躲避,才幸免于难。  相似文献   
7.
曲宁宁 《民俗研究》2020,(4):139-147
传统女教主要是基于儒家五经所建构的"内/外"模式来规训女性的言行举止与生活空间,而随着女教理论的发展,儒家修身学说逐步被移植并被用以型塑女子之德性。其中,"女四书"因其作者本身为女性,鲜明体现了女性对于礼教的自觉认同与"内卷化"特征,甚至表现出"立命"与"安身"相统一的趋势。然而从唐代的《女论语》开始,在儒家的心性修养体系日渐深入女教理论的同时,作者已不满于《女诫》以来将女性圈囿于家庭之内的角色定位与伦理束缚,表达出了参与公共事务的强烈意愿与完善个人道德、安顿终极关怀的诉求。换言之,先秦乃至两汉的女教理论着意将女子型塑为"女子",而唐代以降,女性的性别意识逐渐觉醒并致力于打破这一阃域,而力争成为"女君子"乃至"君子",并因此产生了女性个体诉求与儒家传统礼教之间的矛盾。这一冲突在明清时期达至巅峰,从而呈现出礼俗互动的多重影像。  相似文献   
8.
于汐  王凯 《中华遗产》2009,(6):24-47
自隋朝创立科举制以来,有致仕梦想的人,大多有着同样的经历:进入一种独特的教育体制——私学,使用千年来大致相同的教材——“四书”“五经”,经受繁琐,严格,层层晋级的考试,然后脱颖而出状元及第或者名落孙山败走科场。  相似文献   
9.
一 林达川,1912年8月4日出生于广东省新会县独联乡,原名林北滔,父林家英。林达川是家中独子。幼年的学习,是从私塾的“四书”、“五经”开始的。稍长,他进入当地华侨捐款筹建的小学,中学时曾一度随父亲在香港求学。高中毕业后考入北平(北京)辅仁大学。辅仁大学前身称北京公教大学附属辅仁社,属教会性质的学校,1927年更名辅仁大学。年轻的学子林达川在辅仁学习了一年即辍学考入国立美术艺术专科学校,正式走上艺术之路。  相似文献   
10.
贺执圭 《神州》2008,(12):33-33
1912年秋,刘少奇考上了玉潭学校,编在第十一班。这个学校原是书院,民国时改为玉潭学校。我是1913年春作为插班生进入玉潭学校的,恰好与少奇同班。我和少奇是最要好的朋友,他睡下铺,我睡上铺。我们两人学习成绩都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