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1年6、7月,对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喜鹊沟铜矿遗址进行了调查和发掘。在遗址南部发掘区,清理了房址2座、矿坑1处。出土遗物中陶器以高领、鼓腹、领部饰附加堆纹的鬲残片为主,石器中有大量采矿使用的锤及少量加工矿石的研磨器。该遗址的年代大致相当于晚商时期,是中国北方地区迄今所见年代最早的铜矿遗址。  相似文献   
2.
草木与节气     
正村庄,村庄就要湮没我们放走的那只小鸟再也不回来有田野,才嗅得到天地的气息有大雪,冬天才有样子画册里油彩的质感已被油墨抚平我依然,凝望出热泪油画大雪大雪节气,没有大雪。看王沂东的乡土油画,看他画中的红衣少女、清纯山雪、飞扬喜鹊,看着看着就眼含了  相似文献   
3.
七夕,就是农历的七月七日。因为乞巧是七夕最具特色的民俗活动,所以七夕又有乞巧节之称。在这一天乞巧的风俗与牛郎、织女的故事有关。每年到了七夕的晚上,大家就会出门去看牵牛、织女星渡河相会。清代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里记有“喜鹊填桥”的民间说法,“七月七日,清晨乌鸦喜鹊飞鸣较迟,俗谓之填桥去”。传说中的织女手艺高超,织出的衣裳如天边的云彩一般美丽。为了使自己也能拥有织女一般的巧手,在女陛之间,遂发展出了一种“乞巧”的习俗。  相似文献   
4.
李涛 《湖南文史》2012,(4):61-61
公元1790年,乾隆五十五年,老皇帝刚好步入耄耋之年,在他眼中,自己治下的大清帝国民富国强,不禁志得意满,颁布了一道上谕:我大清纪纲整肃,吏治肃清,万民欢悦,四海升平,虽非大当,可谓小康……  相似文献   
5.
又见喜鹊     
又见喜鹊,心情颇为激动。那是去年一个阳光明媚的夏日,我中午下班后走进居家的小楼院,快到三单元楼门口时,眼前的景象即让我惊喜不已:在三单元楼门前那棵高高大大的柳树枝丫间落栖着七八只喜鹊——没看见喜鹊至少也有30年了,今天突然如此近距离地看见这么多,能不惊喜吗?——但我并没有失去理智,不但抑制住了即将脱口而出的某个惊叹语.而且也没杵在那儿继续看它们。怕冲撞了它们惊飞了它们,而是屏声静气、蹑手蹑脚地走进单元楼门,并以最小的响动、最大的步幅、最快的速度跑上五楼,开门进屋。将阴面书房的里层窗扇轻轻打开.隔着外层窗玻璃窥觑刚才看见的那些喜鹊,我数了一下,那柳树的枝枝权权间共有8只喜鹊。但隔着窗玻璃窥觑,总有点雾雾腾腾。难辨喜鹊的神态。  相似文献   
6.
太平歌     
  相似文献   
7.
8.
指画探微     
陈宽 《南方文物》2014,(2):192-194
<正>"指画"是中国特有绘画艺术中的一支奇葩,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又称"指头画"。"指墨",顾名思义就是用指甲、指头、手掌和手背等部位蘸墨或颜料在绢、纸上进行创作,以拇指、四指、手掌,手背,指甲为笔,多以食指为主,辅以拇指、小指,泼墨时四指、手掌,手背并用,艺术风格偏于粗犷、古拙、奇崛。对指头画的研究,以及"指画"之称,究竟始于何时?从美术考古角度去查考,用手作画,在原始社会早期已初见端倪,呈现在先民绘制的彩陶纹饰上以及岩石上的涂鸦等等,  相似文献   
9.
杨克叶 《神州》2014,(2):51-51
不同的动物在不同的文化中既有共通的象征意义,又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与各民族的社会生活方式,居住地理条件,心理,道德,价值观,审美观,宗教信仰等文化因素密切相关。一些动物在汉俄文化中的象征意义既有共通之处又有不同之处,在跨文化交际中应注意其差别。  相似文献   
10.
绍斌 《安徽钱币》2006,(4):49-49
泉友姜根银珍藏两枚瘦金体“崇宁通宝”厌胜钱,均青铜质地,褐绿包桨,传世古旧,品相上乘,径34mm,穿9mm,背图各异。其一,背穿上三戟(中双刃,左右单刃),穿下莲座,左右双藤环绕,藤端谷穗,寓意“宝戟嘉禾”,重12.3g。其二,背穿上、左、右各有一只喜鹊,动静各异,造型生动,穿下树枝,寓意“喜鹊登枝”,钱重12.5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