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建新 《神州》2013,(24):165-165
本文从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引出唯物辩证法与现代系统论二者之间的关系.说明了唯物辩证法与现代系统论之间存在差异但又关系紧密,是互为补充又相互促进的关系,强调系统论的创立是以唯物辩证法为依据,同时,又将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发展唯物辩证法思想。  相似文献   
2.
陈定学 《炎黄春秋》2011,(12):71-73
2011年第9期《炎黄春秋》刊登了南开大学教授刘泽华的文章《我在"文革"中的思想历程》,文中提到《矛盾论》的部分内容与他人著作有雷同之处。该文发表后引起了强烈反响,一些人对文章的真实性提出了质疑,另一些人则在网上破口大骂,认为刘泽华完全是胡编乱造、造谣惑众。长期以来,毛泽东的《矛盾论》被尊崇为"伟大的卓见",把唯物辩证法推进到了"一个光辉的新阶段"(李达),有人甚至认为它是毛的"顶峰之作",是"傲视古今的哲学雄文"。"顶峰之作"、"哲学雄文"遭此质疑,不能不说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那么,《矛盾论》究竟是不是毛泽东的原创?刘泽华的说法是不是胡编乱造?一、《矛盾论》与苏联哲学著作《矛盾论》的前身是《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  相似文献   
3.
白树震 《攀登》2008,27(1):82-84
中国共产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是唯物辩证法思想在社会生活层面的体现和运用。本文立足于“辨证”的认识视野,审视和解构了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文章认为,我们构建的和谐社会,是“同一性”和“差异性”的辨证统一;“主体性”和“社会性”的辨证统一;“相对性”和“绝对性”的辨证统一;“理想性”和“现实性”的辨证统一;“多元性”和“主导性”的辨证统一。  相似文献   
4.
彭定川 《丝绸之路》2012,(8):109-111
在哲学上,度反映了事物质和量的关系,是事物质和量的统一,是事物能够保持某种特定的质和量或转化成为另一特定质和量的界限或关节点。只有坚持适度,才能在现实生活中合理、合法、合情地把事情做得圆满。如何把握好这个度,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坚持唯物辩证法,不断实践,不断检验。  相似文献   
5.
那是好多年前了,还是在大学读书的时候,读到一首汉代民谣:“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说的是汉代时尚流行的情况。据考,汉代京师贵族女子崇尚高髻、广眉、大袖,各地群起效法,结果愈来愈发展,愈来愈强化,于是头发梳得愈来愈高,高至一尺以上;眉毛愈画愈宽,以致宽  相似文献   
6.
李崟 《炎黄春秋》2004,(7):48-51
一、重修旧作李达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一向被尊为“中国的理论巨匠”。1961年,李达已经是70多岁的老人了。这年夏天,因为双手颤抖的病症,加上劳累过度,他来到庐山休养。8月25日,刚刚抵达庐山的毛泽东约见了李达。这是继1959年他们在武汉相会后又一次相见。那一次两位好友  相似文献   
7.
发生学方法与历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乃和 《史学集刊》2007,1(5):43-50
发生学方法兴起于自然科学研究领域,随后被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所采用。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使这一方法走向科学,从而形成了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发生学方法。它是对现实及其发生前提和发生过程进行研究的方法,具有科学性、革命性和实践性特征,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研究方法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然而,这并非意味着它是历史研究的唯一方法。这对我们加深理解唯物史观与历史学理论方法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关于“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的论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中国历史上民族关系主流问题和封建土地所有制问题,是白寿彝先生近年经常思考的民族问题和封建社会问题中的重点,也是史学界长期争论的热点。白先生根据历史事实,以唯物辩证法联系的、发展的和全面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最终提出“越来越团结,越来越友好”的民族关系主流论和“封建土地等级所有制”的全新概念,实现了史学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对学术研究和现实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张从宽 《攀登》2004,23(4):100-102
新闻深度报道目前已成为新闻媒体提升传媒品牌、扩大社会影响、加强舆论监督、吸引受众注意力的有力手段.在新形势下,面对新闻深度报道中存在的种种矛盾和问题,我们必须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力求做到客观与主观、本质与现象、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努力掌握立体思维、动态思维、宏观思维的方式,从而更好地发挥深度报道这一宣传形式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