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4 毫秒
1.
对历史经济地理进行清晰的学科边界界定,既无必要,亦无可能,不妨将其视为一个研究领域.该领域关注的核心问题应是历史时期的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展开过程和空间分布.这个领域是历史学、经济学、地理学三个学科的交叉地带.  相似文献   
2.
热爱学习,努力学习,精于学习,是中国共产党的传统优势。延安时期,是中国革命发展变化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关键阶段,党所以能够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实现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与良好的学风建设是密切分不开的。这一时期,通过卓有成效地开展学习运动,全党深刻理解了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并通过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树立了实事求是的良好学风,通过弘扬理论联系实际、唯物论、辩证法等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逐步使全党克服了主观主义的学风,提高了全党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水平,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焕发出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3.
陈曦  邱若宏 《中国地方志》2006,23(11):42-47
明清之际的湖南已经具备了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历史前提。这主要表现在:湖南农业生产力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耕田面积扩大了,耕作技术提高了,粮食生产有了剩余,农业生产内部分工显著;手工业和矿业逐渐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社会分工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商业和商人资本因为基本生产部门的发展而具有了一定的规模。  相似文献   
4.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的经济增长模式,它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我国“十一五”规划已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是在准确把握我国国情的基础上提出的,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基本原理。从哲学的角度思考循环经济,有助于推广和加速循环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漫话     
《南方人物周刊》2008,(17):16-16
"我们致力于改善人权,并不是以某个国家、某个集团、某个组织、某个个人的意愿为前提,也不是因为我们要举办什么活动而做出的所谓让步和妥协。"——外交部发言人秦刚说  相似文献   
6.
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就是要紧紧把握住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党的先进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是党得到最广大群众信任和拥护的根本条件。  相似文献   
7.
陈军党 《神州》2012,(24):218-218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组织者和教育者,我们担负着培养学生、塑造学生的重要职责,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既会取得成绩,也会暴露出许多不足。面对学生的不足,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呢?我从本人的班主任工作经验中得出,如果对学生一味的严格要求,对于他们出现身上的一些缺点横加指责,而看不到他们身上的一些闪光点,那样的教育是不完美的教育,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学会赏识学生,另辟一条班主任工作的蹊径。  相似文献   
8.
箴言     
《环球人物》2013,(27):95
一个人修养水平的高低,不在他干什么,而在他不干什么。失败并不可怕,害怕失败的心态最可怕。工作要像诗人一样有激情,又要像农民一样实干。差距并非不可逾越,前提是我们首先要逾越自己。  相似文献   
9.
19世纪收继问题研究——以安徽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安徽社会中收继现象较为普遍,平均14%的家庭发生收继或出继行为,来解决一些家庭的"无后"的问题.从宗族角度讲,收继可以分为族内收继和族外收继两种情形,各需履行不同的收继程序,中上层家庭以族内收继为主,下层家庭则族外收继多于族内收继.国家和宗族对收继的前提、原则和被收继人在新旧家庭中的地位做出种种规定,但制度规范与人们的实际行为间存在着相当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康德的物自体有三种含义:感性刺激的来源,认识的界限,道德实践范畴假设。通常人们认为物自体有唯物主义和不可知论的方面,作者认为我们不能单纯地这样认为,而应把它看作康德哲学体系建立的逻辑前提和本体论假设,其最终目的是论证人的自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